医师跑马拉松 郭宜欣为「癌」募款
纽约ING国际马拉松大赛将于11月4日举行,布朗士蒙特斐奥医学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妇科肿瘤科副主任郭宜欣医师(Dennis Kuo),以美华防癌协会董事的身分报名参赛,为美国癌症协会募款而跑。
郭宜欣(50岁)去年因健康开始慢跑,是不折不扣的初学者,「从0.5哩到26.2哩,许多人说跑马拉松会上瘾,我也不会停下来」。
他出生于台湾高雄,14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定居于新泽西。大学于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化学工程,获得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布朗士蒙特斐奥医学中心完成实习,先后任职于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及曼哈坦的康乃尔医学中心。由于热衷研究,2005年他回到蒙特斐奥医学中心,目前为该中心妇科肿瘤科副主任。专长包含腹腔镜、达文西机械手臂手术及化疗研究等。
1998年担任美华防癌协会董事后,透过社区活动,郭宜欣发现许多华人女性因工作忙碌,往往太迟发现罹患癌症。妻子的亲人仅40岁便诊断出胃癌,加上近年家族中有多人患癌甚至因此病逝,让郭宜欣在今年年初由董事会得知马拉松队(DetermiNation Team)参赛募款讯息后,便决定加入。
对于加入美国癌症协会(ACS)的马拉松队,他回忆,去年6月体检时家庭医生告知有糖尿病风险,他便开始固定上健身房跑步。「第一次跑了半哩便上气不接下气」,但他坚持再忙也要持续。逐渐地,他恢復正常腰围。
他介绍,今年美国癌症协会的马拉松队约有300人,条件是有人捐款支持参加,支持者也可透过网站持续捐款。6月初开始,他每周末到中央公园参与美国癌症协会义务教练的集体训练,从银行家、学生到联邦探员,他发现选手们的背景不同,但多数都有亲人罹癌的故事,想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而跑。
即将参与全长26.2哩的ING纽约国际马拉松大赛,经过持续训练,目前郭宜欣已能在3小时内跑完20哩,「不可能与职业选手争名次,能跑完就算赢了」。这几个月来,他透过跑步交了许多新朋友,还与妻子、女儿一起参加小型比赛。这对过去终日忙于工作的他而言,像是意外的收穫。两周前完成一次18哩的训练赛后,看着选手们逐一通过终点线,回想起许多罹癌的病患及亲人的脸庞,他感慨万千,「从0.5哩到26哩,我知道自己的目标」。
透过此次参赛,美国癌症协会目前已募得约100万元,郭宜欣名下也累积了5000多元支持者的捐款,这些钱未来将用于癌症研究与预防。郭宜欣在美国癌症协会的募款网页:http://main.acsevents.org/goto/kuo。
郭宜欣(50岁)去年因健康开始慢跑,是不折不扣的初学者,「从0.5哩到26.2哩,许多人说跑马拉松会上瘾,我也不会停下来」。
他出生于台湾高雄,14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定居于新泽西。大学于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化学工程,获得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布朗士蒙特斐奥医学中心完成实习,先后任职于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及曼哈坦的康乃尔医学中心。由于热衷研究,2005年他回到蒙特斐奥医学中心,目前为该中心妇科肿瘤科副主任。专长包含腹腔镜、达文西机械手臂手术及化疗研究等。
1998年担任美华防癌协会董事后,透过社区活动,郭宜欣发现许多华人女性因工作忙碌,往往太迟发现罹患癌症。妻子的亲人仅40岁便诊断出胃癌,加上近年家族中有多人患癌甚至因此病逝,让郭宜欣在今年年初由董事会得知马拉松队(DetermiNation Team)参赛募款讯息后,便决定加入。
对于加入美国癌症协会(ACS)的马拉松队,他回忆,去年6月体检时家庭医生告知有糖尿病风险,他便开始固定上健身房跑步。「第一次跑了半哩便上气不接下气」,但他坚持再忙也要持续。逐渐地,他恢復正常腰围。
他介绍,今年美国癌症协会的马拉松队约有300人,条件是有人捐款支持参加,支持者也可透过网站持续捐款。6月初开始,他每周末到中央公园参与美国癌症协会义务教练的集体训练,从银行家、学生到联邦探员,他发现选手们的背景不同,但多数都有亲人罹癌的故事,想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而跑。
即将参与全长26.2哩的ING纽约国际马拉松大赛,经过持续训练,目前郭宜欣已能在3小时内跑完20哩,「不可能与职业选手争名次,能跑完就算赢了」。这几个月来,他透过跑步交了许多新朋友,还与妻子、女儿一起参加小型比赛。这对过去终日忙于工作的他而言,像是意外的收穫。两周前完成一次18哩的训练赛后,看着选手们逐一通过终点线,回想起许多罹癌的病患及亲人的脸庞,他感慨万千,「从0.5哩到26哩,我知道自己的目标」。
透过此次参赛,美国癌症协会目前已募得约100万元,郭宜欣名下也累积了5000多元支持者的捐款,这些钱未来将用于癌症研究与预防。郭宜欣在美国癌症协会的募款网页:http://main.acsevents.org/goto/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