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金山人语》哦!原来是喜莱莉
据本报10日刊出的、译自纽约时报的报导:「陈光诚进使馆,惊心动魄30小时」,和过去一些报导不一样,原来主导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关键人物,不是驻华大使骆家辉,不是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波,而是国务卿喜莱莉本人。

喜莱莉作此决定,冒着一定的风险: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的会议开幕在即,稍有「不慎」,可能会坏「大事」。中方也的确曾表示,因陈光诚事件,不惜停止此次两国高层对话。

喜莱莉的「中国情结」,至少在1995年就开始了。那一年,身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喜莱莉,出席了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因为她就人权、女权、坠胎等问题发表了北京不喜欢的言论,中国传媒全面封杀美国第一夫人在中国的新闻。

那是在1995年。如果是现在,任何一位与会人士用手机拍喜莱莉的照片,再透到脸书或其他社交网站送出去,中国政府要封锁也难。

另一次对喜莱莉「打击」较大的,是2003年,她出版了回忆录「Living Hisory」。此书书名大陆译为「亲历历史」,台湾译为「活出历史」。

该书由中国大陆译林出版社购下版权、翻译出版后,喜莱莉显然想知道大陆是如何翻译这本书的,请了专家把中英文版逐字对照,发现数十处「漏」译或删除。

喜莱莉当时很恼火,透过此书的原出版社,要求「译林」收回「失真」译本,再出版完整版。

译林出版社最初的解释是:对原书部份内容作「技术性改动」,是为了争取更多读者,但这些改动无损原书完整风貌。

不过,收到原出版社信函后,「译林」却说这些删改是为防止其他媒体抢先推出盗译版,赶工翻译造成疏失。

世界日报当时把正确的译文和被「译林」删改部分列了一张对照表。原书涉及中国大陆迫害政治犯、侵犯人权及恐吓台湾,以及「六四事件」等,都或改或删。甚至柯林顿和喜莱莉在上海老城隍庙绿波浪餐馆用餐时,发现附近商店店员,其实是公安人员假扮的,也被删除。

后来「译林」或管理「译林」的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是否以「真面貌」重新出版喜莱莉的回忆录,现不可考,似乎也不太可能。要看真实的中文版喜莱莉回忆录,要读台湾的「活出历史」。

作为国务卿,喜莱莉的思考和行动,一定以美国利益为第一考量。但是,在处理陈光诚事件时,喜莱莉过去和北京交手时的不愉快经历,是否会影响她的决定呢?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