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精神疾病的復发(上)
邻家王老太太的么女40来岁、患有躁郁症,前几天又住医院了。王老太太含着眼泪诉说着:「病了好多年了,也不见好转;每次发病,好像都比前一次更严重。」

笔者戚戚然,这正是精神疾病的典型特徵之一。

精神疾病的復发,难以预料,原因也纷杂不一。根据俄亥俄州 Case Western Reserve 大学的Joseph R. Calabrese医师所言:「就生理因素,可能是细胞组织病变,使疾病恢復缓解的週期缩短,以致增加了发病的频率,但是详细原因仍旧不明。」

尽管如此,Calabrese医师根据其临床经验,也发现有些精神疾病之发病频率,确实远较其他疾患来得高些,譬如躁郁症第二型的发病比率,就高过躁郁症第一型。

基于所有疾病皆有其生理、心理,与环境因素等影响,笔者拟于本文从心理与环境的角度,来探讨容易引起精神疾病復发的相关原因。

首先最需要一提的是「不服药」,这也是精神疾病之所以復发的最大元兇。不愿意吃药,背后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最直接的是因为病人的「病识感低落(poor insight)」,即不觉得自己有病,而吊诡的是,「病识感低或根本没有病识感」正是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有时候是完全不吃药,有时是自己增减药量,有时候甚至对不按医嘱服药的事实,隐瞒不报。

笔者有位中年个案,由于长时间疏于按处方用药,最后以原来只是轻度躁郁症的病情,在一年内三进三出医院,更在生活功能、行为表现,以及外观的改变上,判若两人。当然也有人是因为药物带来不舒服副作用,以致逃避或拒绝用药。另外还有少数人,由于养成喝酒的习惯,当被告知服药不能同时喝酒时,因为抗拒不了酒瘾,却宁可选择就酒而弃药。

再有一个研究报告指出,病人与治疗人员间不良的工作关系,也影响了病人用药的意愿,即台谚所谓「医生缘;主人福」,如果病人无法信任他的治疗人员,当然对服药的重要性,就掉以轻心了。

最后是精神疾病缺乏了解的心理作用,认为一旦用了精神科药物,自己就成了「神经病」,而不愿轻易服药。

除了不用药以致恶化了病情外,尚有其他一些导致精神疾病復发的相关因素,譬如躁狂期病人,为了维持那高亢的情绪状态,可能有意的忘记吃药;一个重度忧郁的个案,也因为意兴阑珊,根本不在乎吃药了没;有些失业的病人,失去了医药保险,以致停止治疗;经过一段疗程却不见疗效,病人不耐或对治疗失去信心,而提早离开治疗,等等。

有少数轻度或幸运的精神疾病患者,一生中,可能就是发病一次;但是大部分的病人,譬如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个案,却频率不等的经验着不止一次的旧疾復发。特别是发病一次,病情便恶化一次;用药的程度,也跟着加重一次。因此学习如何防范,以使不可免的精神疾病復发次数,减至最低,正是精神疾病治疗的精神所在。(待续)

执笔者:许秀美 华人心理辅导中心

(408) 916-1323 

www.chinesecounseling.org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