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餐桌上的冲突(上)
早餐时间,爸爸望着正在咳嗽的皮皮,关心地告诉他:「你咳的好厉害,赶快先吃药。」

皮皮回答:「药应该是饭后吃的。」

「我叫你现在吃你就吃!」爸爸对12岁的皮皮大声命令。

「可是医生明明说是饭后吃。」

「吃完饭后你急着去上学,一定会忘了吃,现在先吃!」爸爸坚持,「医生明明已经说了是饭后吃,我不要现在吃。」皮皮也不肯屈服。

「你真的很不听话,现在立刻吃下去!」爸爸生气地吼了起来。

皮皮见状有些害怕,但也不愿屈服,抓起药来和着水一把吞下去,然后推开早餐,眼眶含着泪水,愤愤不平地说:「药我已经吃了,早餐我不吃了,你都不听我的。」

父子针锋相对不妥协

类似这一对父子在餐桌上的战争,是否也曾在你的家中上演呢?父亲因为担心孩子的感冒,又从孩子的个性「预测」他可能会在匆忙间忘了吃药,出于爱与关心,他希望孩子在用餐中间先把药吃掉,就可免去忘了吃药的担心;但是另一方,被关心的孩子,接收到的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医生明明说药是饭后吃,父亲却要求早餐未吃完就先吃药)、不被信任(父亲一口咬定他饭后会忘了吃),以及莫名的指责(很不听话),最后完全不被尊重的对待(被命令做一件完全违背他意愿的事)。两个人都坚决认为自己有理而不愿妥协,于是一顿早餐吃得烟硝瀰漫,最后不欢而散。

不将儿女视为独立个体

相较于西方社会,华人的文化背景中,家庭关系是比较紧密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很多,相对的介入也多。当然,父母亲对年幼的子女有照顾的责任,若子女健康出了问题,父母必须付出时间及体力去照顾,更不用说心里的担忧与焦急;故事中的父亲基于如此的心理状态,急切地希望孩子可以听他的指示,以解除他心中的挂虑。另一方面,华人父母容易把子女当成小孩子,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仍把他们当儿童般对待,嘘寒问暖、担心儿女不会照顾自己,或动辄拿出权威的角色,要求他们顺从长辈,不把儿女视为独立个体。

没有赢家的权力战争

但是,故事中的另一角色青少年的皮皮,处于逐渐成长并且发展自我认同的阶段,早已不可能对父亲唯命是从,他有自己的判断力及意见,父亲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他选择遵照专业的指示,却换来「不听话」的责备,事实上他还是在乎父亲的反应,但似乎要付上违背自己意愿的代价,于是他决定以「被动的攻击」来反应,虽然吃了药却不吃早餐,表达自己仍然有对身体的支配权,且父亲仍要为他没吃饱而担心。结果,在这场权力战争中,两人不但失焦,也没有任何一人占上风。(待续)

华人心理辅导中心,(408) 916-1323,www.chinesecounseling.org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