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忆张恨水 漫谈文学巨擘创作
华美人文学会8日邀请张恨水嫡女张明明参加座谈,接受该会共同主席汪班专访,介绍张恨水的生平及作品。在张明明眼中,父亲是一位爱国、爱家,对民族具有深厚情感的文人。她对父亲的感情,既有父女间温暖的回忆,也有对一代爱国文学大师的崇敬。
张恨水是20世纪文学巨擘,除阅读古今哲学、历史和文学书籍之外,亦自修英语。张恨水少年时代即以「少年才子」闻名乡里。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1924年开始连载「春明外史」,风靡北方城市,一举成名。抗战胜利后,从1946到1947年,创作「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多部中、长篇小说。张恨水着作100余本,小说取材广阔,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语言平易流畅,运用章回体表现现代生活。
在座谈期间,毕业于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修室内设计,曾在华府任职室内设计师数十载的张明明回忆了父亲生前的生活点滴,他曾为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毅然用自己的稿费在1931年创办了北华美术专科学校,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大师都曾在该校任教。
张明明介绍在日本侵略东三省后,以言情小说着称的张恨水发表了第一部鼓动抗战的作品「太平花」。此后,他先后发表「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潜山血」、「前线的安徽安徽的前线」、「冲锋」、「游击队」等抗战作品。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弯弓集」。其抗战作品可歌可泣、亲切动人。1934年,张恨水游历西北,目睹陕甘人民非人生活后,以西北人民为素材创作「燕归来」、「小西天」两部长篇小说。抗战爆发,他全力写作抗战小说,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便是「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
张恨水是20世纪文学巨擘,除阅读古今哲学、历史和文学书籍之外,亦自修英语。张恨水少年时代即以「少年才子」闻名乡里。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1924年开始连载「春明外史」,风靡北方城市,一举成名。抗战胜利后,从1946到1947年,创作「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多部中、长篇小说。张恨水着作100余本,小说取材广阔,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语言平易流畅,运用章回体表现现代生活。
在座谈期间,毕业于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修室内设计,曾在华府任职室内设计师数十载的张明明回忆了父亲生前的生活点滴,他曾为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毅然用自己的稿费在1931年创办了北华美术专科学校,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大师都曾在该校任教。
张明明介绍在日本侵略东三省后,以言情小说着称的张恨水发表了第一部鼓动抗战的作品「太平花」。此后,他先后发表「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潜山血」、「前线的安徽安徽的前线」、「冲锋」、「游击队」等抗战作品。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弯弓集」。其抗战作品可歌可泣、亲切动人。1934年,张恨水游历西北,目睹陕甘人民非人生活后,以西北人民为素材创作「燕归来」、「小西天」两部长篇小说。抗战爆发,他全力写作抗战小说,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便是「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