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寂寞脸书
脸书会让人变得寂寞?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脸书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它的用户已突破九亿,等于在世上每八人中就有一人是它的用户,这些用户每天按出超过27亿个「赞」,每个周末上传超过八亿张照片,每月查阅超过1兆页脸书网页。最新研究发现,在18至34 岁的用户中,接近半数每天起床后数分钟就查看自己的脸书网页,超过28%在晚上查看网页后才上床睡觉。他们天天忙于更新自己的网页,以及就「朋友」的事情作回应,没有停止,也不能中断。

不过,如此忙于与人联繫,却不知为什么,反而更觉空虚,没有因脸书的联繫而变得比前快乐。为什么呢?

文化可能是原因。美国文化强调自我和独立,因此美国人追求摆脱羁绊和限制,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单身、迟婚和离婚成为潮流。研究发现,1950年时只有少于10%的美国家庭为「一人家庭」,但到了2010年,一人家庭已增至27%,等于全国四分一的家庭都只有单身一人。虽然单身并不就是寂寞,但与人面对面多接触,绝对有助于驱除寂寞。

脸书是否令人变得寂寞?这要看怎样使用脸书。在社交网站兴起前,互联网被视为会让人变得寂寞,人因为沉迷上网而变得孤独,少与人接触(像着名日本电影「电车男」的描述),但是脸书的情况变得更复杂,如果用户用脸书去增加真实生活上的面对面接触,就可能不会增加寂寞,如果只是被动地使用脸书,例如只是查看朋友每天更新的消息,不与人有真实互动,就绝对是很寂寞的行为。

脸书用户倾向于选择不去揭露真正的感受,每天在个人网页上装快乐,将自己装扮成正面积极的人,这种工作不但欠缺实质意义,也加深了自恋的倾向,反映出脸书「将人联繫起来」的创办原意没有兑现。毕竟,人们不会因为在脸书开户,就变得与人有联繫,因为有没有真正朋友,决定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交网。「你不是机器」(You Are Not a Gadget)的作者杰朗‧兰尼尔认为,脸书用户沉迷于「自我表达」,最终却被脸书所困。

在美国,不时看到孤独者在家去世、隔了很久才被人发现的新闻,最近「大西洋杂志」又报导了一项同样的消息,并且拿这个例子作为我们这个脸书时代的寂寞象徵。去年8月,洛杉矶一名83岁过气小明星在家里死去,隔了很久才被邻居发现;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与任何团体联繫,但邻居发现,她去世时她的电脑还是开着的,再追查她的电脑通讯纪录,结果发现,她跟一些远在各地的「网上纷丝」通讯。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