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写作热 新书纷上市
供职于圣地牙哥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陆学人郑小平,日前在当地「新华书店」为她新近出版的第一本书「在美国说爱谈情」举办发表会,并为读者签名售书。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圣地牙哥华人作者最近两年间出版的第12本着作,足见当地华文写作的热潮方兴未艾。
来自北京的郑小平在2002年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文字,但她有很强的叙事能力,被朋友称为「讲故事的高手」。当地「华人」杂志发行人马平鼓励她将人生经历写成文字,并为她在杂志上开闢了名为「真情世界」的专栏。
郑小平遂鼓足勇气,在2002年9月号的「华人」杂志发表了「再给哥哥买块表」的短文(笔名「一舟」)。该文描绘了她得知双胞胎兄长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痛切心情,在不少读者中引起共鸣。
从此,作者文思奔涌,八年中连续写出近百篇专栏作品,将美国华人中的情感故事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次她选出其中的70余篇,交由上海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使熟悉与不熟悉她的读者得以透过她的眼睛,看到同胞间的真挚关爱、孝悌情怀,以及弥足珍贵的生活感悟。
两年来,圣地牙哥侨社中涌现了不少写作高手,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书。作者中间,既有郑小平这样积累了丰富生活素材、厚积薄发的生力军,又有曾经驰骋文坛、如今在异乡「重出江湖」的专家,更有曾经沧海、笔下字字泣血的大时代见证者。
这些新书包括:蔡丽的「我在美国当妈妈」(描写收养一对孤儿并将其教育成才的心路历程)、程贯平的「改变自己」(励志教科书)、季蕉森的「一个平凡人的自述」(老一辈旅美学人的回忆)、张泰然的「一日一语」(精心蒐集与撰写的生活随笔)、高敬恩的「天涯心影录」(美国各地与台湾的摄影集,配有作者清新隽永的心得)、陈绪珞与陈绪珈合着的「从珞珈山到旧金山」(大时代中的家族史)、方舟子的「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趣味十足的科普文集)、贺谦编着的「那年我们十六」(北京知青下放内蒙古的血泪往事),以及数周前推出、由元媛与宋路霞合着的「商界奇才王禹卿」(上海滩闻人旧事)。
此外,当地「华人服务中心」创办人徐惠宝及其夫婿艾佛瑞(Dennis Avery),去年也曾资助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父亲何步基(1919-2009)传记的出版。该书系由女作家玛丽亚‧缇蓓特(Maria Tippett)以英文写成,由汪班译述,在台湾付梓。
来自北京的郑小平在2002年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文字,但她有很强的叙事能力,被朋友称为「讲故事的高手」。当地「华人」杂志发行人马平鼓励她将人生经历写成文字,并为她在杂志上开闢了名为「真情世界」的专栏。
郑小平遂鼓足勇气,在2002年9月号的「华人」杂志发表了「再给哥哥买块表」的短文(笔名「一舟」)。该文描绘了她得知双胞胎兄长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痛切心情,在不少读者中引起共鸣。
从此,作者文思奔涌,八年中连续写出近百篇专栏作品,将美国华人中的情感故事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次她选出其中的70余篇,交由上海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使熟悉与不熟悉她的读者得以透过她的眼睛,看到同胞间的真挚关爱、孝悌情怀,以及弥足珍贵的生活感悟。
两年来,圣地牙哥侨社中涌现了不少写作高手,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书。作者中间,既有郑小平这样积累了丰富生活素材、厚积薄发的生力军,又有曾经驰骋文坛、如今在异乡「重出江湖」的专家,更有曾经沧海、笔下字字泣血的大时代见证者。
这些新书包括:蔡丽的「我在美国当妈妈」(描写收养一对孤儿并将其教育成才的心路历程)、程贯平的「改变自己」(励志教科书)、季蕉森的「一个平凡人的自述」(老一辈旅美学人的回忆)、张泰然的「一日一语」(精心蒐集与撰写的生活随笔)、高敬恩的「天涯心影录」(美国各地与台湾的摄影集,配有作者清新隽永的心得)、陈绪珞与陈绪珈合着的「从珞珈山到旧金山」(大时代中的家族史)、方舟子的「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趣味十足的科普文集)、贺谦编着的「那年我们十六」(北京知青下放内蒙古的血泪往事),以及数周前推出、由元媛与宋路霞合着的「商界奇才王禹卿」(上海滩闻人旧事)。
此外,当地「华人服务中心」创办人徐惠宝及其夫婿艾佛瑞(Dennis Avery),去年也曾资助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父亲何步基(1919-2009)传记的出版。该书系由女作家玛丽亚‧缇蓓特(Maria Tippett)以英文写成,由汪班译述,在台湾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