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沦陷38年 越裔阐述「我们的越南心」
1975年4月30日美军从西贡撤退,从此越南陷入共党统治。「新美国传媒」(New America Media)编辑安德鲁‧林(Andrew Lam)表示,事隔38年,越裔侨民在美国的根愈扎愈深,与母国关系也有所演变,以下是他所撰「我们的越南心」(Our Vietnamese Hearts)节译:
「噢,母亲越南,我们还在」(Oh Mother Vietnam,We Are Still Here)是首柔情似水的歌,歌词有时浮现我的脑海,特别是想到海外越侨与祖国的关系。1976年4月30日晚上,我与父亲在旧金山的一个礼堂唱这首歌,纪念流亡海外一周年。
岁月流失,西贡沦陷至今已快40年,如果要再唱这首歌,我会以反讽的口气来唱,摆脱当年情怀。我怀疑歌词的真实性还剩多少?现在海外越侨随时可进出祖国,可是我们留居海外主要还是为了越南吗?
西贡沦陷后,400万名以上越南人逃离共党统治,移民海外。越侨最大的聚集地就是美国加州。这种大规模移民经验是一首反讽的史诗,受战争的残害与传统的束缚,越侨来到充满新奇与幻想的国度,这儿有魔幻般的高科技,每个人都能自由发挥自己所长。
而我们来自尊重祖先与故土的国度,在家乡,婴儿出世后必须把剪下的脐带烧成灰,埋在地里,象徵与祖先紧密相连。
一个周六晚上,我前往越战纪念碑凭弔,两位妇女正烧香祈祷,旁边站着些着军服的越侨,他们肃穆凝重,双眼流露出愤怒与仇恨,显然看过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他们的眼神让我想到父亲。
我突然发现,这些穿南越军服的人、我的父亲,以及我自己,虽然都是加州越侨,可我们受到越战历史影响的深浅各不同。穿军服的人与父亲认为是流亡海外,但我认定自己是一个美国新闻记者。我去越南採访新闻时不会有太多感情包袱。对我来说,越南是出生地,可是经过多年颠沛流离,越南已不是我的家,只是我仍然关心的一个地方。
许多越裔年轻人摆脱历史的旧仇恨,可是我们仍学习从悲伤与痛苦中吸取教训,在东西文化差异、历史回忆与现代化、传统与个人主义中调适自己。在这摸索过程中,试图重新创造越裔的新观念。因此,母亲越南,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仍在这里,可是我们已经不是旧日的我们。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噢,母亲越南,我们还在」(Oh Mother Vietnam,We Are Still Here)是首柔情似水的歌,歌词有时浮现我的脑海,特别是想到海外越侨与祖国的关系。1976年4月30日晚上,我与父亲在旧金山的一个礼堂唱这首歌,纪念流亡海外一周年。
岁月流失,西贡沦陷至今已快40年,如果要再唱这首歌,我会以反讽的口气来唱,摆脱当年情怀。我怀疑歌词的真实性还剩多少?现在海外越侨随时可进出祖国,可是我们留居海外主要还是为了越南吗?
西贡沦陷后,400万名以上越南人逃离共党统治,移民海外。越侨最大的聚集地就是美国加州。这种大规模移民经验是一首反讽的史诗,受战争的残害与传统的束缚,越侨来到充满新奇与幻想的国度,这儿有魔幻般的高科技,每个人都能自由发挥自己所长。
而我们来自尊重祖先与故土的国度,在家乡,婴儿出世后必须把剪下的脐带烧成灰,埋在地里,象徵与祖先紧密相连。
一个周六晚上,我前往越战纪念碑凭弔,两位妇女正烧香祈祷,旁边站着些着军服的越侨,他们肃穆凝重,双眼流露出愤怒与仇恨,显然看过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他们的眼神让我想到父亲。
我突然发现,这些穿南越军服的人、我的父亲,以及我自己,虽然都是加州越侨,可我们受到越战历史影响的深浅各不同。穿军服的人与父亲认为是流亡海外,但我认定自己是一个美国新闻记者。我去越南採访新闻时不会有太多感情包袱。对我来说,越南是出生地,可是经过多年颠沛流离,越南已不是我的家,只是我仍然关心的一个地方。
许多越裔年轻人摆脱历史的旧仇恨,可是我们仍学习从悲伤与痛苦中吸取教训,在东西文化差异、历史回忆与现代化、传统与个人主义中调适自己。在这摸索过程中,试图重新创造越裔的新观念。因此,母亲越南,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仍在这里,可是我们已经不是旧日的我们。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