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外国家庭 送子女上公校
根据普查数据的分析,纽约的有钱人一般把子女送入私立学校受教育,但外国出生的有钱人却不一样,他们当中大多数把子女送入公立学校。
「纽约时报」报导,数据显示,收入至少15万、家有适龄入学儿童、兼且父母都是国外出生的纽约市家庭,大约有1万5500户,当中1万500户(68%)的儿童,只接受公校教育。
与父母是美国出生、收入相同的家庭相比,几乎多了一倍。
这些数据包括移民和因工作暂时住在纽约市的家庭,而收入20万元或以上的家庭,差距更尖锐。61%外国出生的家长,只送子女到公校,而本地出生的家长,仅占28%。
因此,曼哈坦和布碌崙富裕社区的一些公立小学,意外增加许多外国出生的学生,尤其是西欧人。
公园坡 (Park Slope) 321公立学校校长伊莉莎白.菲利普斯(Elizabeth Phillips)说:「本校从来没有这么多学生,但这个社区也从来没有这么多有钱的外国家庭。」
有关数据是由皇后学院人口统计学家贝弗里奇 (Andrew A.Beveridge)和苏珊.韦伯-史图格 (Susan Weber-Stoger)分析所得,当中显示,这两类家庭整体来说没有明显差异,因住在郊区的有钱人更喜欢公立学校。全国来说,73%美国出生和76%外国出生的夫妇,只把儿女送入公校。
外国出生的富裕市民说,像所有爱护儿女的父母一样,他们选择学校时衡量各样准则,包括素质、费用和地点。但当中许多说,他们也被公校的族裔和经济多元化所动摇。有些家长说,作为移民,他们已学会游走于不同文化,希望子女懂得这方面的技巧。
当然,外国出生的富裕市民往往住在高尚社区,这些地区的公校往往较佳。
但也有人说,由于他们的出生地国家,设立了强大的公校系统,所以到了纽约后,对公校教育的想法,比较开明。
加拿大和一些西欧移民说,在他们的祖国,私校往往被看作教育特殊儿童的地方。大多数有钱人把子女送入公校。
对某些新移民家庭来说,入读公立学校有实际用途。
布兰斯保格 (Gilles Bransbourg)一家人2009年从法国移居纽约市,他不知道要留下多久,于是为子女寻找英法双语课程,使他们平稳过渡到英语世界,并且保持说母语。
「纽约时报」报导,数据显示,收入至少15万、家有适龄入学儿童、兼且父母都是国外出生的纽约市家庭,大约有1万5500户,当中1万500户(68%)的儿童,只接受公校教育。
与父母是美国出生、收入相同的家庭相比,几乎多了一倍。
这些数据包括移民和因工作暂时住在纽约市的家庭,而收入20万元或以上的家庭,差距更尖锐。61%外国出生的家长,只送子女到公校,而本地出生的家长,仅占28%。
因此,曼哈坦和布碌崙富裕社区的一些公立小学,意外增加许多外国出生的学生,尤其是西欧人。
公园坡 (Park Slope) 321公立学校校长伊莉莎白.菲利普斯(Elizabeth Phillips)说:「本校从来没有这么多学生,但这个社区也从来没有这么多有钱的外国家庭。」
有关数据是由皇后学院人口统计学家贝弗里奇 (Andrew A.Beveridge)和苏珊.韦伯-史图格 (Susan Weber-Stoger)分析所得,当中显示,这两类家庭整体来说没有明显差异,因住在郊区的有钱人更喜欢公立学校。全国来说,73%美国出生和76%外国出生的夫妇,只把儿女送入公校。
外国出生的富裕市民说,像所有爱护儿女的父母一样,他们选择学校时衡量各样准则,包括素质、费用和地点。但当中许多说,他们也被公校的族裔和经济多元化所动摇。有些家长说,作为移民,他们已学会游走于不同文化,希望子女懂得这方面的技巧。
当然,外国出生的富裕市民往往住在高尚社区,这些地区的公校往往较佳。
但也有人说,由于他们的出生地国家,设立了强大的公校系统,所以到了纽约后,对公校教育的想法,比较开明。
加拿大和一些西欧移民说,在他们的祖国,私校往往被看作教育特殊儿童的地方。大多数有钱人把子女送入公校。
对某些新移民家庭来说,入读公立学校有实际用途。
布兰斯保格 (Gilles Bransbourg)一家人2009年从法国移居纽约市,他不知道要留下多久,于是为子女寻找英法双语课程,使他们平稳过渡到英语世界,并且保持说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