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Red Farm
在曼哈坦实地感受餐饮界的生态多年,对咱中国菜始终无法与讲求氛围的高档西餐相抗衡,内心深处有种说不出的无奈!

几番试着抽丝剥茧,探究箇中原委,发现这其间之关键,很可能就在于中西餐的用餐方式有别:中国人习于大伙围坐圆桌,从大盘菜色中取用若干的那款热络;老外则喜好安坐于罩有白亚麻桌布的小桌旁,映着烛光,款款细语的亲蜜情调。

过去,也有不少业者试着以西洋菜的呈盘方式包装中国菜,结果都难逃别扭微词。比方,他们将一些中国经典菜色予以「简约」后,妆扮成「主菜」模样登场,从而堂而皇之地将此种作法冠之以「中菜西吃」美名,只是,所有经典名餚一旦经过「简约」后,难免会牺牲该菜原有的若干风味,岂不可惜!还有业者锁定纽约多金之士为目标,不管菜色是否阳春还是功夫大菜,一骨脑的全将价位往上拉抬,殊不知这种营造假高贵的把戏,一旦食客有被当冤大头的感觉,生意很可能一落千丈的。

如是看来,想澈底解开中菜在曼哈坦难以翻身之谜,读者不妨往老中的用餐「方式」去琢磨,而不要执迷于探究老中所吃的「内容」。也就是说,业者应多花心思在如何让中菜的整体餐饮哲学升级,而不是只将一盘「左宗棠鸡」硬帮帮的往上流社会塞!

若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享用一顿中国菜,其实与品赏法国菜的Tasting Menu或西班牙的Tapas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中国菜虽然以共享的大盘呈现,但食客皆可从不断接续而上的许多大盘菜里,挟取小部分,一餐下来可遍尝十道左右的美馔,而非传统西餐仅专注「主菜」(Entree)而己!换言之,中菜的传统吃法与如今超夯高档的Tasting Menu 及Tapas,又有何两样呢?

初听到Red Farm时,老实说,并不太看好。毕竟,以往不是没有仿法式餐馆经营方式高调登场的中餐馆,但结果似乎在「调性」上都不太对劲。如今,这家由名餐馆大亨Jeffrey Chodorow (麾下有Asia de Cuba, China Grill Management集团及最近新开的Bar Basque等)撑腰、中菜馆着名顾问Ed Schoenfeld及Chinatown Brasserie的大厨Joe Ng联手推出的Red Farm,是否能打破「中餐註定平价」或「中餐馆气氛缺缺」的魔咒,有待时间去验证。

虽然抱持着几分「保留」心态,但我仍赶在餐馆初试啼声(Soft Launch)的最后一晚,兴高采烈的前去。

座落于二楼、整体布置氛围朴拙如小农庄,Red Farm可谓恰如其名。一张狭长的木质公共餐桌大器地往正中间一搁,两旁则设有小区块较隐密雅座。在这谈不上宽敞的用餐室,只要来客数逼近40,整个空间就会流荡着令人迷醉的温馨能量。不过也有人抱怨,高分贝的人声鼎沸,阻挠了与宾客对话的流畅度,特别是如果被安排落坐于大桌的中央,不仅隐私无法顾及,恐怕连嗓门及听力都要接受严格考验呢。

餐点以「Small Bites」的系列开场。「柚汁暨山葵虾」吃起来有大火深炸的口感,末了呈盘前在虾上浇淋美乃滋的动作,许多广东馆子都有,所差的是,Red Farm处理得较细腻些罢了,不过严格说,此小品的味道容或到位,但创意上显得薄弱。

很快地,第二盘「燻鲑暨茄子Bruschetta」登场,方才的小小「失分」便一扫而空。燻鲑香腴滑嫩不说,大厨将Bruschetta原有的面包概念抽离(Bruschetta是将面包抹了大蒜橄榄油,入烤箱烤酥后,于其上堆叠好吃的料,比方茄子薄荷、百里香野菇和罗勒蕃茄等皆是很好的Topping),以茄子天妇罗片取而代之,在口感上较原版更上层楼。

接着是「九龙腓力牛排馅饼」,虽然搞不清这菜与九龙地名有啥关系,但腓力牛的肉质细嫩,和着馅饼享用,堪称完美组合。「莴苣叶裹捲鸭肉丁与富士苹果」,大厨巧妙地以某种甜美的酱汁调味,味道讨喜,只是莴苣叶太小,想一手抓起来送入口中,似乎很难吃得俐落优雅。

传统烧卖以夜店常见的试管酒杯来作盛器(Shu Mai shooters)已够创新!大厨Ng甚至「解构」了烧卖的风味及食材作料,让它吃起来有香菇的滋味,烧卖底下则是和着红萝蔔及姜去熬煮的温肉汁,不论在色香味形意上,都令人为之激赏。

「Small Bites」吃了不少。轮到开胃菜,本想跳过西餐里很平常的沙拉,但在经理的强力建议下,我尝到一款颇有新意的沙拉。原来大厨将豆腐及朝鲜蓟打成细泥后,倾倒入一只由四条薄脆苏打饼干勾勒出的长方形空间里,然后再很艺术地将绿意盎然的菜蔬「种」在细泥中,让人下箸时忍不住一阵惊喜。

本餐馆既是中菜的发想,怎能不点一份招牌「小精灵虾饺」(Pac Man Shrimp Dumplings)!平心而论,虾饺在其它广东酒楼不难吃到,但这儿的摆盘及颜色的搭配,令人感受到大厨的用心,特别是一旁端坐于鳄梨泥上的小精灵,逗趣之余,吃起来还不错哩!

不过当晚最吸睛的菜应属Katz's烟燻牛肉蛋捲。初时在网路上读到这道菜,直觉是噱头技俩罢了,及至登门亲口尝试,才惊讶地发现这样的混搭居然很精采。只是经理安迪说,他每天一早要向Katz's购买烟燻牛肉,一磅10美元,不便宜哪。

这些小盘菜一路吃下来,风味丰富多元,但大份量的主菜如何能处理得美妙?

在吃完厨房赠送的熊本生蚝后,「用滷汁浸泡的肋骨牛排」主菜须臾间被送上来,从它粗略的摆盘,你很难与坊间一般中餐馆作出区隔,但只要吃上一口那肉质呈嫩粉的半生熟牛肉,你便明白箇中的差异何在,显然这儿的牛肉不仅部位经过精选,浸泡的前置作业亦恰到好处。另外一道海鲈就像是典型中餐馆的清蒸鲈鱼,只不过它改以小盘盛装、再饰以芦笋,四平八稳的,但在味道上稍嫌贫乏。

我们选荔枝慕丝小红莓为甜品,荔枝清香蜜甜,慕丝超级滑腻,但我比较喜欢多多点酸味,或可中和掉这一面倒的甜,也许再来几颗小红莓!

总之,Red Farm的餐馆经营概念,乍听起来似有些牵强,但从它试营期间的表现,我强烈感觉到Red Farm成功端出了不少不仅保有中菜特色、且在创意上超越中国城大多数餐馆的美馔,事实上他们毫不避讳自家的中餐「谈不上纯正」,但你也别以「Fusion」去定位它,因为据侧面瞭解,他们宁可被单纯地形容为「是Ng大厨之技艺天马行空的成果」。(欲知曼哈坦更多餐饮时尚讯息,请上www.eatbigapple.com浏览)

(图皆夏之璇摄影)

贴心建议:Red Farm: 529, Hudson St. New York NY 10014 电话:212-792-9700 特色:颇富创新经营概念的中餐馆营业时间:每晚5pm~10pm 价位:人均消费在$40~$50间地铁:1,2车至Christopher St-Sheridan Sq站出,再往西走几条街,即抵 Hudson St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