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最新淹水撤离区 300万受影响
纽约市18日公布最新修正的洪水撤离图,将近300万人目前已居住在暴风来袭淹水区,有可能在暴风来袭时遭强制撤离。新公布的淹水危险区涵盖了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

官员在上月表示,在超级暴风「珊迪」 (Sandy)过后,撤离区的数目将会加倍,使淹水危险区的人数增加60万居民。很少有暴风可能导致要求撤离所有六个淹水区的居民,但该计画旨在让官员下令撤离时更具弹性,以及让居民更清楚了解各地区的淹水风险。

目前撤离区已纳入纽约市37%的居民,新的撤离区编号为一至六号,将取代原本的A、B和C,共有299万居民被画入淹水撤离区。

市府官员表示,这项新制度是依据国家气象局的飓风暴潮资料,并经由陆军工程兵团设计而成。各个编号撤离区的界线,是依据沿海洪水的脆弱程度,其中一号撤离区最脆弱,亦即淹水可能性最高,淹水状况也最严重。

副市长哈罗威 (Caswell Holloway)表示:「新的撤离区已纳入最可靠的资料,将有助于市府依据特定暴风的特性,与最具风险地区的居民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未来在沿海暴风逼近时,市府可下令撤离某个有淹水危险社区。撤离区将依据来自飓风预测强度、路径和暴潮的生命和安全有关威胁,进行评估。

纽约市有史以来,仅有两次发布强制撤离命令,分别是2011年的飓风「艾琳」和「珊迪」。

据市府对509名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珊迪」来袭期间,虽然市府分别透过市长彭博在电视上大声唿吁,以及发送简讯警告,以及警方派员至社区广播,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居民未及时撤离。

珊迪最后在纽约造成逾40人死亡,其中有半数罹难者是居住在已下令强制撤离的社区。不过,而这场暴风在去年10月29日也造成许多淹水地区,事前市府并未下令这些地区的居民撤离。

新的撤离区由已更新的气象模式和地形资料,以及假设暴潮可能与高潮合併,反映出对洪灾危害的新认识。

新的撤离区也更加深入内陆某些地区,包括曼哈坦下城、布碌崙部分地区,以及布朗士东南部地区。此外,有些地区也由原本低风险地区,成为最可能撤离的地区。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