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中国切糕风波 汉维对立隐现
中国因打翻商贩卖切糕的小车,被要求赔偿16万人民币(约合2 万5400美元)的新闻,「切糕」一词成为近三天中国网路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各种讽刺的贴文中,隐然有汉族和维吾尔族对立的情绪。网上民众热议,南加华裔青年也凑热闹,在网路商城上开出1600万人民币的天价,出售「蒙特利公园市产切糕」。借着切糕这股风潮,南加华裔社区也被带入切糕的四大热潮,交易、翻译、回忆、热议。

一、交易热

切糕火了,敏锐的商家都把目光瞄准这块核桃仁糖果,以此吸金。网路商城淘宝一夜之间冒出1500家店铺贩卖切糕。除真正做生意的商家外,也有出售其它糖果和零食的商贩,顺应时机为商品贴上「切糕」标籤,虽货不对办,却为店铺带来更多搜索流量和客人围观。

担心大陆切糕坑人,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华人积极加入「代购切糕」行列。网上甚至出现名为「洛杉矶产新疆切糕」标价16万人民币的天价商品。来自山东青岛、从事电脑编程的卖家称,这是产自洛县华裔聚集众多的蒙特利公园市切糕。

这家开业近三年,好评率100%的店铺推出的洛杉矶切糕叫好不叫座,至今没有一笔交易。网友认为,店主「醉翁之意不在酒」,天价切糕只为吸人眼球,借机讽刺畸形的社会现象,但这位蒙市店主并未回应。

有人预料,切糕蕴含商机,洛城本月内即会有人出售切糕。洛杉矶州大广告系Susan建议广告文案工作者,写创意时加入切糕元素,提高点击率。不少南加民众好奇,四处打探洛杉矶哪里有切糕卖。阿罕布拉市一家小有名气的新疆餐馆,也陆续接到不少客人询问。但得知「不卖切糕,以后也不卖」的答覆后,吃货们略感失望。

二、翻译热

美国英文媒体也陆续加入切糕报导行列,引发不同翻译。目前多数媒体都根据岳阳公安「核桃仁糖果」的原始描述将其翻译为「Nut Cake」。也有美国网友建议翻译成「Glutinous Rice Cake」,以表达糕点很硬很厚密度大的特点。还有人从字面上提出最直接的直译「Cut Cake 」,以强调切割工艺。

三、回忆热

南加州华人社区不少来自中国,甚至台湾的民众都开始回忆在大陆被强行买卖切糕的经历,甚至网上还有网友争相「攀比」,谁的遭遇更惨。

就读加州州大研究所的苏小姐坦言,曾在深圳火车站附近打算买一块五元的切糕,但被四个「维族大鬍子商贩」强行索要50元人民币。

一位来自台湾的网友表示,曾在大陆观光时对着五颜六色的切糕拍照,竟也被强行索取100元人民币。

经历过买切糕被坑的人并非少数。比起以往的经历,网友感叹,美国虽偶尔也有强买强卖,但绝对不会出现倒赔16万元的奇观。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