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精神病发 暴力悲剧频传
2011年加州华人社区频频传出精神病患捲入暴力刑事案件,甚至发生命案,酿成家庭伦理惨剧。华裔社区罹患精神疾病者渐多,或与新移民面临语言文化的鸿沟、就业、调适、婚姻等多方面压力有关。华人新移民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遭遇精神压力如何疏解以及求助于公共资源,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2011年9月中旬,蒙特利公园市一户华裔家庭发生命案,长期患有精神疾病的疯汉廖觉生突然发病,举菜刀要砍老母亲,,警方接获家人报警赶到后廖觉生转而袭警,被员警开枪当场击毙。疯汉家属亲眼见亲人死在面前,震惊又悲痛,「报警本是请警察来帮助解决家务事,没想到警察竟开枪打死亲人」,更以警方防卫过当向法庭提告。
2011年10月初,旧金山也发生一起类似命案,酿成一家五口两死一伤的惨剧。华埠侨领胡锐宽夫妇被患有精神病的儿子胡彼得刺伤,警方接到有人以利刀伤人的求救,赶到现场时只见胡彼得双手各持一把利刀,胡锐宽夫妇身上都有多处刀伤。胡彼得持刀走向警方,员警在使用豆袋枪无效的情况下,只得开枪将其击倒,胡锐宽夫人及胡彼得送医后均伤重不治。
2011年12月17日,中国驻洛杉矶中领馆遭人开枪乱射,震惊美中两国,幸无人员伤亡。开枪者是来自上海的67岁华裔张宝良。据与张交往频繁的知情者透露,张宝良在案发前有「不寻常」言行。枪击案前夕,南加华文媒体接到张的电话,张在电话中控诉自己多年来一直「被政府疯狂追杀」,甚至已接到装有子弹的恐吓邮件,而美国政府又非常腐败不保护他,声称如果不帮助他,「很快就要出大事」。认识张宝良的民权人士也表示,与张接触后,发觉他「有点离奇,似有幻觉」。
律师邓洪指出,今年初洛杉矶时报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患心理疾病机率,亚裔高出老美及其他族裔,究其原因包括亚裔传统文化不愿承认患精神病,在美国社会需要承受的身分、经济、就业等压力比老美更大,而患病后,亚裔也比老美等其他族裔更缺乏寻求治疗机制。
邓洪说,近年华人社区刑事案件至少有四分之一牵涉精神病患,他们往往因为家属的讳疾忌医,得不到及时必要的治疗。其实精神病可透过服用药物进行长期有效控制,但部分华人对亲属的精神病讳疾忌医,不愿承认亲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也不愿及时就医,或误认为精神病无法依靠药物抑制或根治,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擅自让病患停药或换药,导致病情反覆,最终酿成人伦悲剧。
患有心理疾病,即使「大案不作」,往往也「小状况不断」。一位在圣盖博谷西区某市居住20多年的华人怀疑自己与家人一直处于帮派分子包围下,前后报警十多次,甚至写信给洛县警局局长李贝卡。警方核查纪录后证实,这位华人曾在2006年报警后被确认一定程度精神障碍。
还有华人居民称常在屋内听见脚步声,怀疑自宅被入侵,每每报警,警方均徒劳无功。还有华人屡屡电话亲友,称自己长期受到FBI监控,令亲友不胜其扰。
新移民如何化解种种压力,预防心理疾病?资深心理专家指出,精神压力在生理状况和情绪波动上都有早期表现,一旦发现早期徵兆,就应及时寻求辅导治疗,多数医疗保险通常涵盖精神科、心理科,而且还有亚太家庭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资源,为无医保的新移民提供心理辅导和申请加州健保咨询,民众只要肯积极询问,都可找到帮助。
但邓洪指出,加州大砍预算导致此类公共资源服务大幅削减,他唿吁华人社区要给予更多重视,倡导华人商家向这些机构慷慨捐赠,帮助更多华裔家庭。
2002年加州通过法律,允许法庭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强制治疗。该项法律在洛县已执行多年,橙县2011年8月也宣布执行。邓洪指出,推动精神病强制治疗有必要,目前洛县法庭第95、96庭专门受理牵涉精神病患的案件,但在目前司法体制下,法庭只是将案子暂时搁置,同时对病患短期关押治疗,鑑定认为其精神恢復正常后,案子仍会转回普通法庭,当病患回归社会,如亲属仍不愿接受专业治疗,未来发病闯祸的隐患依然存在,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明日续)
2011年9月中旬,蒙特利公园市一户华裔家庭发生命案,长期患有精神疾病的疯汉廖觉生突然发病,举菜刀要砍老母亲,,警方接获家人报警赶到后廖觉生转而袭警,被员警开枪当场击毙。疯汉家属亲眼见亲人死在面前,震惊又悲痛,「报警本是请警察来帮助解决家务事,没想到警察竟开枪打死亲人」,更以警方防卫过当向法庭提告。
2011年10月初,旧金山也发生一起类似命案,酿成一家五口两死一伤的惨剧。华埠侨领胡锐宽夫妇被患有精神病的儿子胡彼得刺伤,警方接到有人以利刀伤人的求救,赶到现场时只见胡彼得双手各持一把利刀,胡锐宽夫妇身上都有多处刀伤。胡彼得持刀走向警方,员警在使用豆袋枪无效的情况下,只得开枪将其击倒,胡锐宽夫人及胡彼得送医后均伤重不治。
2011年12月17日,中国驻洛杉矶中领馆遭人开枪乱射,震惊美中两国,幸无人员伤亡。开枪者是来自上海的67岁华裔张宝良。据与张交往频繁的知情者透露,张宝良在案发前有「不寻常」言行。枪击案前夕,南加华文媒体接到张的电话,张在电话中控诉自己多年来一直「被政府疯狂追杀」,甚至已接到装有子弹的恐吓邮件,而美国政府又非常腐败不保护他,声称如果不帮助他,「很快就要出大事」。认识张宝良的民权人士也表示,与张接触后,发觉他「有点离奇,似有幻觉」。
律师邓洪指出,今年初洛杉矶时报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患心理疾病机率,亚裔高出老美及其他族裔,究其原因包括亚裔传统文化不愿承认患精神病,在美国社会需要承受的身分、经济、就业等压力比老美更大,而患病后,亚裔也比老美等其他族裔更缺乏寻求治疗机制。
邓洪说,近年华人社区刑事案件至少有四分之一牵涉精神病患,他们往往因为家属的讳疾忌医,得不到及时必要的治疗。其实精神病可透过服用药物进行长期有效控制,但部分华人对亲属的精神病讳疾忌医,不愿承认亲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也不愿及时就医,或误认为精神病无法依靠药物抑制或根治,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擅自让病患停药或换药,导致病情反覆,最终酿成人伦悲剧。
患有心理疾病,即使「大案不作」,往往也「小状况不断」。一位在圣盖博谷西区某市居住20多年的华人怀疑自己与家人一直处于帮派分子包围下,前后报警十多次,甚至写信给洛县警局局长李贝卡。警方核查纪录后证实,这位华人曾在2006年报警后被确认一定程度精神障碍。
还有华人居民称常在屋内听见脚步声,怀疑自宅被入侵,每每报警,警方均徒劳无功。还有华人屡屡电话亲友,称自己长期受到FBI监控,令亲友不胜其扰。
新移民如何化解种种压力,预防心理疾病?资深心理专家指出,精神压力在生理状况和情绪波动上都有早期表现,一旦发现早期徵兆,就应及时寻求辅导治疗,多数医疗保险通常涵盖精神科、心理科,而且还有亚太家庭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资源,为无医保的新移民提供心理辅导和申请加州健保咨询,民众只要肯积极询问,都可找到帮助。
但邓洪指出,加州大砍预算导致此类公共资源服务大幅削减,他唿吁华人社区要给予更多重视,倡导华人商家向这些机构慷慨捐赠,帮助更多华裔家庭。
2002年加州通过法律,允许法庭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强制治疗。该项法律在洛县已执行多年,橙县2011年8月也宣布执行。邓洪指出,推动精神病强制治疗有必要,目前洛县法庭第95、96庭专门受理牵涉精神病患的案件,但在目前司法体制下,法庭只是将案子暂时搁置,同时对病患短期关押治疗,鑑定认为其精神恢復正常后,案子仍会转回普通法庭,当病患回归社会,如亲属仍不愿接受专业治疗,未来发病闯祸的隐患依然存在,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明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