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华裔父母的自我定位
常常听到华裔父母感嘆,说儿女长大了不听话,大有悔不当初之意,觉得自己为儿女所做的牺牲得不到回报。

「代沟」在中港台也有,但在美国,两代之间的隔阂更大,因为这里还有文化的鸿沟。一般来说,在美国出生的小孩,或者来美时还小、要在美国上中小学的小孩,因为受的是美国教育,所以长大后,已成为美国人,一切价值观都是美国的,与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父母截然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又导致两代之间无法沟通,对于儿女来说,不对劲的不只是英语口音,父母的一切都会看不顺眼。

不久前,在「纽约客」读到一篇感嘆华裔父母命运的小说,故事说三名子女圣诞节回家,他们对母亲的一切都看不顺眼,连她的身体也有臭味(她用的皮肤油所致),她夜里去厨房拿东西,经过儿子的房间,却被指责为窥探他的行为。她越想越气,觉得儿女太自私,没有一个欣赏她多年来为他们做的事,最后决定出走,还留下字条,要儿女不要找她,否则只会刺激她的血压。

对于美国哲学家法兰克福(Harry Frankfurt)来说,这是自我定位的问题。法兰克福与美国主流的分析哲学不同,他从事的是人生哲学,而且是经过最近半世纪美国个人主义洗礼的人生思想。

法兰克福的主要观点是:现代人有必要严肃看待自己的生命,不应让之浑噩度过,因此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出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并以之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人有了目标,一切就有了中心,一切都有了方向;如无目标,生命会无定着,浮泛不集中,有气力也无处使,生命只会被意气和浅薄知见所左右。

当然,法兰克福没有说华裔父母如何定位,但是他说到,人只须朝自己真正关心的事去做,无须要求一定要有结果,也无须寄望回报,譬如为人父母,天性爱儿女,那就循着爱心去做,无须寄望儿女回报。

最重要的是,华裔父母须先下一番内心功夫,切实地去找出自己真正关心的事,并以之作定位。如果父母以儿女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优先,那就必须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定位,一旦儿女长大后不孝顺,也无须埋怨。

当然,华裔父母没有必要只有一个目标,也可以拥有在儿女以外的其他目标。重要的是,须先做一番内心功夫,找出自己真正关心的事;这番功夫越早做就越好,因为早有定位,也就可以让目标(亦即理想)早点发芽长大,在心里中开出它的世界,到儿女长大了,就不致因为儿女离巢而失去方向。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