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华侨等同老外 海鸥很受伤
「海归」、「归海」、「海鸥」,中国大陆出国留学、移民人潮浩浩荡荡,国内外联繫愈来愈密切。国家以立法对出入境人口流动逐步确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也符合依法治国原则,应予肯定。但政策制定和操作过程,将海外华人完全等同「老外」,让不少新移民感情上难接受,有时甚至有「很受伤」之感,对母国颇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复杂心理。

情、理、法,老中重「情感」甚于「理、法」。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不少华人新移民定居海外后,因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入外国籍,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法理上不再是「中国人」,但在民族、文化自我认同上,大概没有多少华人会否认自己仍是中国人,也没有多少人去中国大陆会用「出国」而不是「回国」。「中国是家,常回家看看」,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华人和普通「老外」最不同之处。

然而如今立法政策却将华人新移民与纯粹「老外」完全等同起来:赴华要走程序、办签证,邀请函、邀请人身分、机票、酒店订单,一样不能少。入境后,办理居留证件、停留期限延期、逾期停留处理,出行办事,一律视如「老外」处理。公事公办态度欠缺人情味,甚至有「萧郎从此是路人」的决绝意味,让不少华人感觉「很受伤」。

退一万步说,如能真正将海外华人与「老外」一视同仁,或许不会令华人感情上太难接受。但公安管理机构对归国华人动辄以逾期滞留、「三非人员」处罚,而对在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总人数超过20万的「三非老外」却睁只眼、闭只眼。如此一严一宽区别对待,让海外华人心寒。

真正会为中国在海外发声说话,在中国需要时全球动员出钱出力的,恰恰是海外华人华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旧金山、伦敦、巴黎等欧美城市传递,2010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华盛顿出席核峰会,今年副主席习近平到访洛杉矶,都不同程度受到藏独、疆独等团体抗议,但现场永远有更多华人、华侨、留学生高举国旗,高唱国歌,高喊「One China」,声援母国。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今年京津暴雨洪灾,每次母国、和同胞有难,海外华人华侨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血浓于水」,但越来越严苛的侨民政策,有无考量到可贵的同胞赤子心最终被政策消耗殆尽?

从理性角度看,中国虽经济腾飞,但对海外高端人才仍有大量需求。去年人民网引述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人才流失也成全球之首。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四分之三人才流失海外。如何简化定居程序、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知识精英回流,为中国带回技术、资金、人脉、经验等有形和无形资产,才是正确立法方向,但出台的法规条文却将程序更复杂化,只会让有归国念头的人士望而却步。

外界猜测,中国立法收紧对海外华人华侨入境管理,或与「维稳」考虑有关。但将海外华人华侨与「维稳」联繫起来,不免牵强。反观国内贫富差距、官员贪腐、城乡差距、环境恶化等种种社会问题,才是「祸在萧墙之内」。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