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惊世之作「吶喊」 震撼人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价值是绝对的,包括艺术品。
仅仅是六年前,纽约才展出过是当时最昂贵的画──Gustav Klimt的「Adele Bloch-Bauer肖像」(2006年1亿3500万元),这个价码,已经分别被Willem de Kooning、Jackson Pollock和塞尚的作品所取代 (卡达皇室在2011年以近两倍的价钱买入塞尚的「玩牌者」。)
现在纽约又可以看到一幅是「拍卖场上卖出最高价的画」(其他的画都是私下交易)─挪威艺术家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这幅画去年5月才在纽约苏富比以1亿2000万元拍出,目前正在现代美术馆展出。这幅画不仅是最贵的,也是有史以来最众所皆知的艺术品之一。
孟克这个双手捧着一个像是电灯泡形状的头、嘴巴大张的人像,自从在1893年创造出来,已经成为跨国界跨文化的艺术符号,频频出现在海报、马克杯、衬衫、好莱坞电影和万圣节装扮里。这个无声的吶喊,在不同的场合情境下,可以代表悲伤、愤怒、焦虑、绝望、恐惧、甚至是搞笑等等不同的情绪。但是如同这个展览显示的,也可以代表艺术的商业价值。
从1893年1910年,孟克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吶喊」,其中三幅都在挪威的博物馆里,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的这幅,是唯一的私人收藏。孟克在1895年应挪威商业鉅子同时也是他的邻居Thomas Fredrik Olsen的要求,画了这幅粉彩的版本。很显然的,孟克本人也知道他创造出了一个每个人都能认同的图像,因为他还将其刻成版画。Olsen的后人将画脱手,买主据传是金融家Leon Black,他同时也是现代美术馆的董事之一,所以才会有了这次公开的展出。
现美馆把这幅画摆在五楼,意思是要把画放在20世纪的艺术史里来看。不过五楼原本就是现美馆的黄金地段,梵谷、卢梭和毕卡索都在这里,已经是参观者必访之处,现在又加上这幅人尽皆知的名画,门口于是大排长龙,要限人数入场。画被密封在玻璃柜内,前面人头钻动,个个拿着相机手机拍照,与参观另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感觉很相近。
「吶喊」最为人熟知的,当然是前景那个张了大口、身体扭曲如「游丝一繫软无力」的风筝的人。但是孟克本人对此画的灵感有很详细的描述,他说「我跟两个朋友沿着路走,眼前太阳落下山,天空变得一片血红。我突然感到哀愁袭上我心,站着不能动,全身疲倦欲死,血和火笼罩着土峡湾和城市。朋友继续走着,我落在后头,全身恐惧颤抖─我感到大自然里巨大的吶喊。」
这些都被他画在画里,包括走在前边差不多要逸出画面外的两个人,他们近乎写实的身影与前景的有点抽象化的人,构成对比,彷彿这个吶喊的人,只是一个内在情绪的化身。橙红的天空,与蓝靛靛的河水也形成色彩上的对比。扭动的线条,彷彿是跃动不安的情感。「吶喊」看似直接了当,但是又可以承载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寄託,无怪乎会广受欢迎。
除了「吶喊」外,展厅里还有其他另外七八件孟克的作品,大多数在六年前孟克回顾展都展出过,大多数也都可以找到与「吶喊」相唿应的意象,但是因为当时「吶喊」没有现身,有点「隔山打虎」的感觉。这次有了本尊相对照,可以看得出来「吶喊」在孟克艺术生命上承先启后的地位。孟克的父亲早逝,母亲和妹妹都因为心理状态不好而住在疗养院里,这些都给孟克的生命带来许多悲剧感。展览中一幅「病童」的版画,主角就是他妹妹,纤弱苍白的脸,预示了她早夭的命运。
(图皆现代美术馆提供)
Scream:美术史上最着名的一件作品「吶喊」在现代美术馆展出。
Sick Child:以妹妹为主题的「病童」。
「吶喊」展到4月29日。
现代美术馆在曼哈坦西53街11号。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一上午10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周五延长至晚8时。
门票﹕20元、耆老16元、学生12元、16岁以下免费、周五下午4时至8时免费。
查询﹕www.moma.org或(212)708-9400。
仅仅是六年前,纽约才展出过是当时最昂贵的画──Gustav Klimt的「Adele Bloch-Bauer肖像」(2006年1亿3500万元),这个价码,已经分别被Willem de Kooning、Jackson Pollock和塞尚的作品所取代 (卡达皇室在2011年以近两倍的价钱买入塞尚的「玩牌者」。)
现在纽约又可以看到一幅是「拍卖场上卖出最高价的画」(其他的画都是私下交易)─挪威艺术家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这幅画去年5月才在纽约苏富比以1亿2000万元拍出,目前正在现代美术馆展出。这幅画不仅是最贵的,也是有史以来最众所皆知的艺术品之一。
孟克这个双手捧着一个像是电灯泡形状的头、嘴巴大张的人像,自从在1893年创造出来,已经成为跨国界跨文化的艺术符号,频频出现在海报、马克杯、衬衫、好莱坞电影和万圣节装扮里。这个无声的吶喊,在不同的场合情境下,可以代表悲伤、愤怒、焦虑、绝望、恐惧、甚至是搞笑等等不同的情绪。但是如同这个展览显示的,也可以代表艺术的商业价值。
从1893年1910年,孟克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吶喊」,其中三幅都在挪威的博物馆里,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的这幅,是唯一的私人收藏。孟克在1895年应挪威商业鉅子同时也是他的邻居Thomas Fredrik Olsen的要求,画了这幅粉彩的版本。很显然的,孟克本人也知道他创造出了一个每个人都能认同的图像,因为他还将其刻成版画。Olsen的后人将画脱手,买主据传是金融家Leon Black,他同时也是现代美术馆的董事之一,所以才会有了这次公开的展出。
现美馆把这幅画摆在五楼,意思是要把画放在20世纪的艺术史里来看。不过五楼原本就是现美馆的黄金地段,梵谷、卢梭和毕卡索都在这里,已经是参观者必访之处,现在又加上这幅人尽皆知的名画,门口于是大排长龙,要限人数入场。画被密封在玻璃柜内,前面人头钻动,个个拿着相机手机拍照,与参观另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感觉很相近。
「吶喊」最为人熟知的,当然是前景那个张了大口、身体扭曲如「游丝一繫软无力」的风筝的人。但是孟克本人对此画的灵感有很详细的描述,他说「我跟两个朋友沿着路走,眼前太阳落下山,天空变得一片血红。我突然感到哀愁袭上我心,站着不能动,全身疲倦欲死,血和火笼罩着土峡湾和城市。朋友继续走着,我落在后头,全身恐惧颤抖─我感到大自然里巨大的吶喊。」
这些都被他画在画里,包括走在前边差不多要逸出画面外的两个人,他们近乎写实的身影与前景的有点抽象化的人,构成对比,彷彿这个吶喊的人,只是一个内在情绪的化身。橙红的天空,与蓝靛靛的河水也形成色彩上的对比。扭动的线条,彷彿是跃动不安的情感。「吶喊」看似直接了当,但是又可以承载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寄託,无怪乎会广受欢迎。
除了「吶喊」外,展厅里还有其他另外七八件孟克的作品,大多数在六年前孟克回顾展都展出过,大多数也都可以找到与「吶喊」相唿应的意象,但是因为当时「吶喊」没有现身,有点「隔山打虎」的感觉。这次有了本尊相对照,可以看得出来「吶喊」在孟克艺术生命上承先启后的地位。孟克的父亲早逝,母亲和妹妹都因为心理状态不好而住在疗养院里,这些都给孟克的生命带来许多悲剧感。展览中一幅「病童」的版画,主角就是他妹妹,纤弱苍白的脸,预示了她早夭的命运。
(图皆现代美术馆提供)
Scream:美术史上最着名的一件作品「吶喊」在现代美术馆展出。
Sick Child:以妹妹为主题的「病童」。
「吶喊」展到4月29日。
现代美术馆在曼哈坦西53街11号。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一上午10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周五延长至晚8时。
门票﹕20元、耆老16元、学生12元、16岁以下免费、周五下午4时至8时免费。
查询﹕www.moma.org或(212)708-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