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看美中奥运奖牌争霸
再过两天,伦敦奥运就揭幕了。美国和中国竞争奖牌霸主地位,成为世人焦点。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以地主之姿,拿下史无前例的51面金牌后,今年被形容为「低调」出征,代表队从639多人减为396人,奖牌肯定要滑坡缩减。看待中美之争,也看待中国转变,谁比较具实力、谁计较在乎奖牌数,很快要见分晓。

美国代表队三周前才陆续成军,集中训练时间极短。这种分散、个别训练,最后才从各地选手竞比中脱颖而出选出奥运选手,完全是实力,这是美国特色。相对于中国从小在体育学院集中长期艰苦训练、「斯巴达」式培训,最后成为世界级选手而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成为国家荣耀,美中对体育竞技的观念先天就有不同。

这也是「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分野。前者通常指奥运奖牌多、选手实力强,但获奖依靠少数体育菁英(尖子)竞技得来,它通常反映国家人口总数、政府提供训练和奖励制度,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苏联、中国过去走的是这种模式。如今中国散居全球各国许多桌球、羽球、体操、跳水甚至女足、女排名将,都是「过来人」。除了这些优秀选手实力强劲外,一般国民体育风气不盛行,和国家奖牌总数,两者间有很大落差。

体育强国则是指西方制度,从各级学校、尤其大学和运动俱乐部、职业运动界,分别培养无数选手,常年个别训练、竞技,由热中体育企业赞助,社会体育风行、运动商业化,各种职业运动发达,成国民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美国就是如此。这种国家奖牌多,除了美国,人口不一定多,澳洲只有2150万人,德国8000万人,奥运奖牌榜一直位居前列;印度有10亿人口,奖牌数却鸦鸦乌,都和中国大不相同。

外界感兴趣的是,何以今年中国奥运奖牌会滑坡。一,高峰后的下跌,是历来奥运地主国常见现象。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人头地不再仅限奥运得奖牌等少数途径。还有多少中国运动员愿意六岁就接受苦练,培养成奥运选手,青春都耗费在体育馆,像郭晶晶形容的「毫无自由」?随着经济发展,或许中国体育制度也在改变中。

从国家高度看,中国或许也毋须再依赖奥运奖牌作为与国际争锋的唯一象徵,经济实力、军事、外交各领域如能彰显国力,奥运奖牌在民族主义和民众心目中的影响比重可能逐渐变轻。如果国民都能平常心看奥运,体育官员也不再吹嘘奖牌实力,也是一种解构、重建、多元价值的呈现,未必不好。

奥运奖牌仍是任何国家的光荣,但由人为刻意塑造或自然而然产生,意义自然不同。中国正在转型,我们拭目以待伦敦奥运后的变化。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