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坚尼路」 刘醇逸夸赞
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简称MOCA)8日放映纪录片「横跨坚尼路」(Crossing Canal),该片介绍中华海外宣道会在纽约的发展历史。市主计长刘醇逸现身做简短演讲,并与到场的中华海外宣道会代表及观众热情寒喧。
刘醇逸表示,美国华人博物馆纪录并保存了华裔在纽约,甚至在美国的发展历史,而中华海外宣道会则是华裔世代在美国发展历史的一部分,数十年来,中华海外宣道会一直是世代华人的信仰中心,在美国华人博物馆播放「横跨坚尼路」也很有意义。
「横跨坚尼路」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了中华海外宣道会的发展历史,该会于1961年10月在史祈生牧师的号召下在曼哈坦华埠成立。当时,纽约市的华人教会寥寥可数,中华海外宣道会成立之初仅有50到60人,当时教会租用东百老匯2号的一层楼宇作为聚会之用,随着华埠社区逐渐发展,教会后来跨越坚尼路,在坚尼路以北的喜士达街154号拥有一栋十层的大楼。
1950年至1960年期间来到华埠的居民,还在影片中讲述了他们在那个华裔不受欢迎的年代遭受的挑战,而中华海外宣道会成立于1965年反华风暴前,因此其发展反映了华裔世代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见证了曼哈坦华埠社区的变化。
刘醇逸表示,美国华人博物馆纪录并保存了华裔在纽约,甚至在美国的发展历史,而中华海外宣道会则是华裔世代在美国发展历史的一部分,数十年来,中华海外宣道会一直是世代华人的信仰中心,在美国华人博物馆播放「横跨坚尼路」也很有意义。
「横跨坚尼路」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了中华海外宣道会的发展历史,该会于1961年10月在史祈生牧师的号召下在曼哈坦华埠成立。当时,纽约市的华人教会寥寥可数,中华海外宣道会成立之初仅有50到60人,当时教会租用东百老匯2号的一层楼宇作为聚会之用,随着华埠社区逐渐发展,教会后来跨越坚尼路,在坚尼路以北的喜士达街154号拥有一栋十层的大楼。
1950年至1960年期间来到华埠的居民,还在影片中讲述了他们在那个华裔不受欢迎的年代遭受的挑战,而中华海外宣道会成立于1965年反华风暴前,因此其发展反映了华裔世代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见证了曼哈坦华埠社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