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郑淑姬「太极导引」 旋转舒筋 新境界
太极拳在北美地区为一般大众熟悉,甚至非华人也热衷这项「中国肢体」运动。世界着名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创办人兼编舞家林怀民,将太极运用在舞者的肢体中,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受云门「感染」,也设计了太极课程,随后更将融合传统太极拳各门派精华,并结合道家哲理而发展出来的「太极导引」,成为必修课程。

北艺大舞蹈系专任副教授,也是云门舞集的创团资深舞者郑淑姬,今(12)日起在长岛及法拉盛,则将引导学生及民众,探访太极新奥妙之处。

郑淑姬表示,早期在云门演出已研习太极拳,到1999年北艺大成立舞蹈系后,邀请台湾「太极导引」创始人熊卫开课指导学生,郑淑姬从旁协助也同时研习,一段时间后竟也领略出「中国式肢体元素」。她举例参与云门发表的「水月」舞码,受西方舞蹈舞者运用太极的要领,对肢体转折时的动作更能掌控。对一般人而言,藉着旋转原理,舒展身体九大关节(腕、肘、肩、颈、嵴、腰、胯、膝、踝)的柔软、韧度和肌力,只要持之以恆,便能「转」出健康。

相较于比较复杂的传统太极,熊卫所创的「太极导引」有12式,分「导气」及「引体」。其中包含旋腕转臂、旋腰转嵴、通臂双旋、旋踝转胯、三旋合一。郑淑姬强调,旋转是「太极导引」的重点之一,从脚踝关节、膝、胯、嵴椎到颈部,高、低、斜、对角、横向、纵向,全身为之一阵松软。郑淑姬也指出,太极讲究「导气」:唿吸以踵、南北拉极、气机交替、推手舒展、引挽弯腰、抱元守一。她在研习当中,曾因「气」上身,脚跟离地,全身为之抖动,意味着气流藉着吐纳而扩张到身体四周。舞者最担心受伤的脚踝,也因「导引」之功而增加了力道。

「太极导引」工作坊由长岛亚美文化联谊会(AACCU)主办,13日下午2时在法拉盛纽约华侨文教中心的讲习会,开放民众参加,除了示范「太极导引」的基本动作及应用,郑淑姬将介绍云门舞集受太极影响的舞作,如「涅槃」、「流云」、「流浪者之歌」、「行草三部曲」等。郑淑姬同时出席25日在长岛Hofstra University举行的「美国大学舞蹈节东北区会议」(American College Dance Festival Association—Northeast Regional Conference),并示范太极导引、介绍云门舞集作品及现今台湾现代舞团的发展。纽约华侨文教中心位于法拉盛41路133-32号,电话:(718)886-7770。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