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电影交流 探讨跨族裔制作
「老外」眼里的中国故事和「老中」眼里的美国故事,各会是什么样的?「老外」导演团队带领中国演员和「老中」导演团队带领美国演员,拍出的电影又会碰擦出何种火花?29日,「老中电影」便选取了三部由美国导演拍摄的中国故事微电影和三部由旅美中国导演拍摄的美国故事微电影,在布碌崙冉茶社举行「老中老外辩证法」放映会,探讨跨族裔的电影制作。三部採用中国演员、中文对白的电影由旅居中国的「老外」导演。江森亭(Justin Scott)的电影「小马过河」讲述了在江城重庆,一位为挽回离自己而去的妻子和女儿拼命工作的外来打工仔内心挣扎、在善恶间徘徊的故事;马雅(Maya Rudolph)的作品「冰山」则以来自北京胡同里的摇滚女生为主角,以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北京摇滚圈的生态,力图表现年轻的摇滚乐手在超现实的爱情和传统保守的家庭亲情间的挣扎和彷徨;而克雷格(Craig Rosenthal)导演的「上海爱情市场」则以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所引出的奇遇故事,从中国家长撮合孩子「相亲」这一社会热点,讲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三部电影对中国当今社会的细腻观察和表现,让人难以置信乃是美国导演所执导。而另外三位中国导演採用美国演员讲述「美国故事」,也地道得令人称赞。好莱坞式的叙事风格和摄影手法的嫺熟运用,让人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希望。来自北京的礼瑯帛首次尝试美国黑帮片,在「对决」(Duel)中用好莱坞大片式的手法,展现了杀手和警探之间令人窒息的对决;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的硕士生曾晋为在其作品「妈妈」(Mama)中,真实地反映了三个布碌崙小混混的成长过程;而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的方佳则嫺熟地使用美轮美奂的光影,在「初夏」(Early Summer)中讲述了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女孩、一个孤独的男孩和一个神经兮兮的流浪老妇的一段奇异旅程。影片放映过后,「冰山」的导演马雅和「对决」的导演礼瑯帛分别代表美国和中国的导演,同现场观众对谈中美导演在「异域」的工作心得。礼瑯帛感叹作为华裔导演,在美国拍电影面对的一大问题是获得投资。礼瑯帛表示,对电影有很大的想法和企图,但现阶段必须面对现实,控制有限的经费,来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电影想法。而另一问题是英语。礼瑯帛表示在拍摄「对决」时,自己的英语并不是很好,但幸运的是两名演员都非常专业,通过读剧本便很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表现精彩。马雅作为美国导演,近年来长期居住在北京,讲一口流利的中文,痴迷于「北京范儿」的摇滚乐。马雅表示,对「北京摇滚」的热爱,是其产生拍一部讲述北京摇滚圈的电影的契机,而这个题材连中国本土导演都很少涉及。马雅分享了和中国演员和团队一同拍电影的趣事,表示通过这部微电影,和片中的演员成了好朋友,从而继续和原班人马合作下一部仍旧以北京为背景的电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