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王允昌出书 对照郑和与哥伦布
定居南加州的中华民国退休大使王允昌,曾在发展远洋航海事业占有一席之地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服务,以世人过于强调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忽略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七次缔造的丰功伟绩,两年多前开始提笔将这两位航海史上东、西方经典人物以对照方式写书。

近日「使于海洋,不辱君命:郑和vs.哥伦布」一书出版,让世人有机会评断这两位在航海史上提供重大贡献的人物。

2002年退休的王允昌年轻时曾从事新闻工作,喜欢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也热中研究历史,曾出书「认识拉丁美洲」、「拉丁风情」及「孙中山与澳门」。有关郑和的最新着作,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去收集各方史料及研究写成。他感谢政治大学专门研究外交史的柯玉枝教授帮忙,提供宝贵资料,让他得以完成这本历史书籍。为表达感谢,他将柯玉枝并列为作者。

王允昌说,郑和是明永乐三年,即西元1405年第一次率船队出海,比起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早了87年。郑和每次率船队出海,动员的水手、医师、厨师等各行各业人士超过2万人,船只多达80余艘,总共造访的国家30余国,并远至东非肯亚。据传肯亚尚有他留在当地的厨师、船员的后人。

「现代人吃的豆芽菜,应是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放久的黄豆、绿豆发芽的结果」,王允昌说,隶属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目前仍有纪念郑和事蹟的三宝庙,有郑和当年行经马六甲海峡的多项足迹。

在研究郑和时他并发现,郑和有不平凡的统御能力,虽然船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却能相安无事、同舟共济。当时在行经马六甲海峡时附近出没的海盗也不少,郑和的船队往往能化险为夷。

王允昌认为,郑和与哥伦布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七下西洋是为了宣扬中国固有文化与民情风俗,是「宣德化而柔远人」的王道之旅。哥伦布则是用武力攻占土地与财物。而中国在航海科技上的三大发现,即「航海罗盘」、「船尾舵」与「水密隔舱」,不但帮助郑和下西洋,也可能被哥伦布在航海时重用。

「这项推测是基于宋代已有阿拉伯商人在中国做生意,按常理极可能将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传回中东,之后再传入南欧,进而成为欧洲人航行至美洲及开拓亚非殖民地的主要工具。」

能说一口流利西语的王允昌,在华裔社区充斥西语园丁、保母的环境中,常应邀成为邻居与这些工作人员沟通的义工,热心助人的他也来者不拒。1977至1985年担任中华民国驻秘鲁代表处首任代表的他,对秘鲁拥有极深情感,表示只要体力及精神许可,打算将曾经拜访过的秘鲁一些神秘景点着手「深入报导」,做为下一本书的主题。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