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159元,不值得!
高速公路上看到跑马灯:开车莫打简讯,为它受罚159元。不值得!

加州200个县市本月加入全国严抓开车讲手机及传简讯大行动。抓到的话,罚金159元。

虽然加州才刚松绑,开车发简讯,只要「免持」就不违法,但种种伤亡数字让大家觉得还是有大声疾唿之必要。

卡内基美隆大学研究显示,只要开车时用手机,人脑活动用于安全驾驶就剧降三成七。

全国安全委员会说,全美每年车祸里,二成八都和开车打手机发简讯有关。

更骇人的是AT&T上周所作的调查。原来开车发简讯的成年人比年轻人还多了六个百分点,达到四成九。且有六成的成年受访者说,这是三年来「新养成的习惯」。

三年?这期间发生什么事了?原来,智慧手机风行就差不多这段时间。

逐渐觉得简讯确是伟大的进步。和记者联络、追踪大家的工作进度,简讯是「最不扰民」的方式。因为记者可能正在採访、在记者会上,电话可以不接,突然冒出来的一行短讯可总要看看才行。

掌握子女行踪,开车接送孩子,此时电邮使不上力,发简讯就像越战时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的北越游击队,灵敏有威力。旧式手机萤幕小,指头敲键盘难使唤,iPhone打简讯可又方便许多。

很诧异地发现,父母和近在另一房间作功课的子女沟通,竟也发简讯。

简讯勐到一个地步,专家劝人上车前索性关机,甚至得把手机放到拿不到之处。上车赴约前,建议先发简讯跟对方说请勿来电,因我在开车。

简直成了一种「瘾」,得「戒」才行。人则越活越紧张。

重读珍.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这回是在手机上读。发现19世纪的英国,「写信」乃生活上、情感上最最重要的事。相隔50哩,女主角伊莉莎白接到家书,知道妹妹和一坏蛋私奔,是两封信一齐寄到的──第一封给信差「指路」(direction)字迹太乱须重送,每封信都走了四天才到。

在睥睨全球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丝情愫寄纸上,等信等上十天半月是常事。送女儿出嫁的妈妈只能追在马车后头喊着:「我等妳写信来!」

海峡两岸隔离数十载,最有名的诗句是余光中写的:「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多么堪玩味。

简讯方便快速,替大家省下许多时间,但省下的时间,是让人继续加码投资在更多网路活动上,还是使生活更有型有款,感情更有滋有味?值不值得? 也还难说。

更多内容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