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致远收藏书法作品谈起
日前读同事写的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他收藏的中国书法作品报导,颇有感触。杨致远是美国的科技「老」贵(他非老人,却非新贵),透过书法,和数百年前中国古人、中华文化联繫在一起。很感念他念念不忘中国书法这一重要的中华文化分支。
唸小学时,学校规定习柳(公权)字。父亲说,柳字很好,但不宜初学者。初学者宜习颜字,即颜真卿的字。于是对学校规定练习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帖」,虚应故事。在家认真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帖」。后来也摹过其他字帖。字没练好,至少受到一些熏陶。
及入大学,班里同学组成兴趣小组,有小说组,诗歌组、文学评论组。卢新华的「伤痕」,即参加小说组的习作,贴在宿舍楼走廊墙报上,没想到轰动全国,开启一个文学潮流。
我参加学校书法组,书法组曾邀请中文系主任朱东润和历史系主任周谷诚谈书法。记得朱教授说,学书法,要习篆字20年、隶书20年、楷书20年,然后才算入门。(在台下想,这辈子入不了门了)他还说,习字时平心静气、心无旁鹜,也是一种气功,对身体很有益。
恰如杨致远所说,临摹书帖是纾压良方。中国书法家多长寿,朱教授所说写字如练气功,可能是缘由之一。
我辈爱书法,无法和杨致远比。此次展出的元代赵孟頫小楷作品「大乘妙法莲华经」,恐要数百万美元才能在拍卖会买到。如果纯为欣赏书法,网路上可观者,「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003年,上海博物馆展出「淳化閤帖」的四、六、七、八共四卷,轰动一时。「淳化閤帖」系宋淳化年时,宋太祖命选皇家所藏,从秦至唐,历代帝王、名臣、书家103人、420帖墨迹匯刻而成,共十卷。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从一位美国白人藏家手中买下上述四卷。当时不仅在博物馆细细欣赏,也买了印刷品,闲时翻看,甚为赏心悦目。
我唸中小学时,皆有书法课。现在中国书法教育存在很大问题。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张贵勇今年3月报导说,一项随机调查发现,大陆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不多;一些乡村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
现在无论是大陆台湾乃至海外,年轻人都用电脑写字,习书法者日减。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值得大家探讨。希望杨致远收藏的书法作品展,重新燃起一些人对书法的热爱。
唸小学时,学校规定习柳(公权)字。父亲说,柳字很好,但不宜初学者。初学者宜习颜字,即颜真卿的字。于是对学校规定练习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帖」,虚应故事。在家认真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帖」。后来也摹过其他字帖。字没练好,至少受到一些熏陶。
及入大学,班里同学组成兴趣小组,有小说组,诗歌组、文学评论组。卢新华的「伤痕」,即参加小说组的习作,贴在宿舍楼走廊墙报上,没想到轰动全国,开启一个文学潮流。
我参加学校书法组,书法组曾邀请中文系主任朱东润和历史系主任周谷诚谈书法。记得朱教授说,学书法,要习篆字20年、隶书20年、楷书20年,然后才算入门。(在台下想,这辈子入不了门了)他还说,习字时平心静气、心无旁鹜,也是一种气功,对身体很有益。
恰如杨致远所说,临摹书帖是纾压良方。中国书法家多长寿,朱教授所说写字如练气功,可能是缘由之一。
我辈爱书法,无法和杨致远比。此次展出的元代赵孟頫小楷作品「大乘妙法莲华经」,恐要数百万美元才能在拍卖会买到。如果纯为欣赏书法,网路上可观者,「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003年,上海博物馆展出「淳化閤帖」的四、六、七、八共四卷,轰动一时。「淳化閤帖」系宋淳化年时,宋太祖命选皇家所藏,从秦至唐,历代帝王、名臣、书家103人、420帖墨迹匯刻而成,共十卷。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从一位美国白人藏家手中买下上述四卷。当时不仅在博物馆细细欣赏,也买了印刷品,闲时翻看,甚为赏心悦目。
我唸中小学时,皆有书法课。现在中国书法教育存在很大问题。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张贵勇今年3月报导说,一项随机调查发现,大陆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不多;一些乡村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
现在无论是大陆台湾乃至海外,年轻人都用电脑写字,习书法者日减。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值得大家探讨。希望杨致远收藏的书法作品展,重新燃起一些人对书法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