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失业率高传销业重新抬头
景气復甦不显着,失业率高居不下,一度流行于华人社区的传销行业重新抬头。不同厂商商品的传销业者见缝插针,替急于开源者带来无限希望。虽有人成功,也有人投入血本后回收率不成比例,更成为亲友的「不受欢迎户」,深感后悔。

被银行裁员的林爱莉,月前重新回到某传销怀抱,并拉友人加入。她说,前后离开的几个工作,没有一个工作再付她薪水,但该传销公司继续付她薪水。

她解释,在台湾读名校大学时,加入该传销的堂姊即招募她成为下线,并鼓励她全职投入。当时她「心高气傲」,认为读了大学做传销「大材小用」。没想到现在堂姊在传销公司做得吓吓叫,并因堂姊当初替她招进的下线表现不错,让她得以继续有钱领。

「我也想通了,传销就像是做生意,只要努力,有信心成功,不必看老闆脸色,更何况这家传销有很好后援」,林爱莉说,该公司每周在洛杉矶县举办研习会,请过来人分享成功见证,并有专人分享销售心得,让她获益匪浅。

半年前加入另一家直销公司的陈先生却认为,做传销很快折损人脉,最后致电亲友,不是说不在家就是不接电话,成为不受欢迎人物。

在非名牌汽车零件公司服务的陈先生说,传销从他移民洛杉矶前就存在,但过去从未动过心。月前是因为他过去两、三年收入陷于瓶颈,朋友又鼓起如簧之舌游说,才心动放手一博。「而华人说明会发言者很大胆,将产品说得像仙丹,任何病痛应以其产品为优先,让我也被洗脑。」

「但第一次加入成为会员与订购产品就花了近700元,之后每月至少须承诺买200元产品,卖不掉就自己吸收」,陈先生说,他看到有同侪狂热投入,类似心战喊话的活动都参加,早出晚归,搞到妻、子不顾,几乎家破人亡。他综结该行,认为收入不及付出,并不值得。

然而直销在华人社区似成全民运动。常前往圣盖博一家中餐馆用餐的李先生说,与餐馆老闆熟络后,对方「以有钱大家赚」,不断劝说他加入其参加的直销,害他再也不敢去用餐。固定前往一家旅行社买机票的杨小姐也说,有一天她的经纪神祕兮兮地说有好东西与她分享,搞了老半天,「原来是传销产品。」

律师蔡玟慧说,美国政府允许金字塔似的传销方式,但厂商一定要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果厂商只依照参加者拉多少人头来计算佣金,轻可涉及民事诉讼,重可涉及刑事责任。至于传销的保健食品通常属非药性,不需要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核准,但商家在介绍产品时若强调其药性,被该局注意到,将涉及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