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踊跃捐骨髓同胞易受惠
家住纽约皇后区的陈女士独生女儿有过对抗血癌病魔的经历,虽然女儿目前病情稳定,但回想起三年多经受的折磨,陈女士仍忍不住流泪。「女儿刚开始感觉脚痛,以为是退化性关节炎,但去血液科医师、验血中心检查,发现是淋巴癌。」由于发现及时,加上属于较轻的血癌类型,陈女士女儿无需骨髓移植,经过诊治病情转好,并已进入大学就读,目前只需定期覆诊。
陈女士说,女儿在治疗血癌的过程中得到不少医师、病人家属和社区公益机构的帮助,包括慈济纽约分会、美华防癌协会和纽约捐血中心。慈济纽约分会骨髓捐赠志工苏慈联介绍说,慈济拥有亚洲最大的骨髓库,纽约分会曾于1995年至1999年期间举办30多场骨髓捐赠劝募活动,募集到2000多个血样,但慈济洛杉矶血液化验室于1999年关闭后,慈济主要与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The 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合作,在每年三次大型的捐血活动中,邀请NMDP骨髓捐赠小组设置摊位。
苏慈联说,慈济骨髓库与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互惠合作,曾有台湾病患找到纽约骨髓捐赠者,也有纽约病患从慈济找到可匹配骨髓。纽约医学院血液肿瘤华裔医师刘德龙曾治疗过一名纽约华裔血癌病患,即通过慈济找到捐赠者。慈济也经常举办劝导捐赠以及探访骨髓移植病患的相关活动。
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1万人患血癌或淋巴癌,超过七成的病患需要非亲属骨髓捐赠者。美华防癌协会会长杨明德表示,近年来血癌和淋巴癌病例持续增加,美国亚裔成年人中平均每年新增800多名血癌病患,相当于每10万人中有7.6例;纽约州亚裔血癌病患平均每年新增83例。
杨明德指出,不仅淋巴癌、血癌需要骨髓捐赠,乳癌病患也可能需要骨髓移植。因为同族裔骨髓匹配机率较高,因此,华人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最有可能裨益华人,而登记骨髓捐赠仅需几分钟的时间,填表后用棉花棒从口腔中取DNA样本,不需要抽血,DNA送到实验室化验后即进入骨髓库,如果骨髓类型与需要移植的病患相符,骨髓库和医师在徵求捐赠意愿后才进行进一步验血,捐赠者仍可选择放弃捐赠。美华防癌协会经常与其他骨髓捐赠机构合作在华人社区宣导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的重要性。
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的Helene Sender女士曾在华人社区举办骨髓捐赠宣导活动,她说,目前NMDP登记骨髓捐赠的亚裔约有67万,约占总人数的7%,比亚裔占总人口的比例稍高,但她希望更多的亚裔能登记捐赠,「登记骨髓捐赠的人数越多,病患找到匹配的骨髓可能性越高」。
Helene Sender指出,骨髓捐赠者需要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身体状况健康,由于亚裔患乙肝的比例较高,需要更多亚裔捐赠者才能扩大骨髓资料库。她建议有意登记者可联络各地捐血中心,或在NMDP及其下属Be the Match基金会登记。
纽约角声基督教佈道团社区服务主任杨旻雯说,不少华人认识不足,担忧骨髓捐赠的潜在危害,更有人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她唿吁华人踊跃登记骨髓血样,增加血癌患者存活的机会,并可从网站marrow.org,asianmarrow.org和aadp.org了解资讯。
陈女士说,女儿在治疗血癌的过程中得到不少医师、病人家属和社区公益机构的帮助,包括慈济纽约分会、美华防癌协会和纽约捐血中心。慈济纽约分会骨髓捐赠志工苏慈联介绍说,慈济拥有亚洲最大的骨髓库,纽约分会曾于1995年至1999年期间举办30多场骨髓捐赠劝募活动,募集到2000多个血样,但慈济洛杉矶血液化验室于1999年关闭后,慈济主要与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The 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合作,在每年三次大型的捐血活动中,邀请NMDP骨髓捐赠小组设置摊位。
苏慈联说,慈济骨髓库与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互惠合作,曾有台湾病患找到纽约骨髓捐赠者,也有纽约病患从慈济找到可匹配骨髓。纽约医学院血液肿瘤华裔医师刘德龙曾治疗过一名纽约华裔血癌病患,即通过慈济找到捐赠者。慈济也经常举办劝导捐赠以及探访骨髓移植病患的相关活动。
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1万人患血癌或淋巴癌,超过七成的病患需要非亲属骨髓捐赠者。美华防癌协会会长杨明德表示,近年来血癌和淋巴癌病例持续增加,美国亚裔成年人中平均每年新增800多名血癌病患,相当于每10万人中有7.6例;纽约州亚裔血癌病患平均每年新增83例。
杨明德指出,不仅淋巴癌、血癌需要骨髓捐赠,乳癌病患也可能需要骨髓移植。因为同族裔骨髓匹配机率较高,因此,华人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最有可能裨益华人,而登记骨髓捐赠仅需几分钟的时间,填表后用棉花棒从口腔中取DNA样本,不需要抽血,DNA送到实验室化验后即进入骨髓库,如果骨髓类型与需要移植的病患相符,骨髓库和医师在徵求捐赠意愿后才进行进一步验血,捐赠者仍可选择放弃捐赠。美华防癌协会经常与其他骨髓捐赠机构合作在华人社区宣导登记成为骨髓捐赠者的重要性。
美国国家骨髓资料库的Helene Sender女士曾在华人社区举办骨髓捐赠宣导活动,她说,目前NMDP登记骨髓捐赠的亚裔约有67万,约占总人数的7%,比亚裔占总人口的比例稍高,但她希望更多的亚裔能登记捐赠,「登记骨髓捐赠的人数越多,病患找到匹配的骨髓可能性越高」。
Helene Sender指出,骨髓捐赠者需要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身体状况健康,由于亚裔患乙肝的比例较高,需要更多亚裔捐赠者才能扩大骨髓资料库。她建议有意登记者可联络各地捐血中心,或在NMDP及其下属Be the Match基金会登记。
纽约角声基督教佈道团社区服务主任杨旻雯说,不少华人认识不足,担忧骨髓捐赠的潜在危害,更有人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她唿吁华人踊跃登记骨髓血样,增加血癌患者存活的机会,并可从网站marrow.org,asianmarrow.org和aadp.org了解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