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 李淯新书受瞩目
华裔学者李淯(Ann Lee)1月刚出版了新书「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李淯表示,她只是在客观地看待和比较中美的发展现状,总结一些值得美国学习的中国政策,同时也要克服家庭情感影响。

李淯的母亲在40年代中国内战逃难时与父母走散,后来被人领养带到香港;李淯父亲的家族原本是银行家,李淯表示,父亲曾对她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那么李淯今天就是百万富翁。由于父母对共产党印象不佳,李淯在写「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一书之前没有告诉父母,她希望从好的角度来看中国,不想受到父母的影响。但她指父亲最近看了书后还是表示「你看上去像是在给中国政府做事」。

李淯表示,自小学二年级从香港来到美国后,尽管她会讲普通话和广东话,但父母尽量让她讲英语,因为70年代的美国很少亚洲人,父母希望她能顺利融入美国生活,她也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同时薰陶下长大。1985年因为外婆癌症病危,她才第一次到中国,也是她妈妈三岁和家人分离后,首次与家人见面。

初次到中国的李淯才知道她的亲戚原来几十年来一直都过着这么贫穷的日子,沿着狭窄、弯曲的泥泞小路到了在杭州的外婆家,发现所谓的「家」,原来只有两个房间,还是泥土地板,在当时那是中国平均的生活水平,穿着白T恤和牛仔裤的李淯被当外星人一样看,当时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时尚。现在李淯反而觉得中国女性都很时尚,倒显得她自己不时尚了,说到这里李淯大笑说:「我原本就不是一个注重时尚的人。」

而李淯认为,现在很多中国人追求时尚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分和成功,而同时有些中国人购买时尚品是为了送礼,因为这已经是中国文化中的某种预期,但她每次看别人购买昂贵的时尚品或奢侈品时她都觉得很难过,很为很多人挣的钱并没有那么多,只是为了要升职或合作等原因,不得不买。同时李淯也认为,送礼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只是在美国大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在美国经常有人邀请去吃豪华晚餐,她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就经常有人邀请她去滑雪或打高尔夫球之类的,另外很多政府高官也在公司任职,这些行为博得别人好感的本质是一样的。

李淯现任纽约大学经济金融副教授,曾是华尔街一名投资银行家和对沖基金合伙人。「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一书1月初出版后,就引起了读者的讨论,很多人认为书中提到了一些中国政策确实值得美国学习,但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两国不同的文化基础,导致不同的社会经济体系,不能简单的比较或是学习。面对这些好坏不一的评论,李淯表示,在出版这本书之前都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些不同的反应,她只是想要通过这本书让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

该书同时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李淯坦言,之前在接受一个杂志记者採访时,就被不断提问「胡锦涛凭什么成为国家的领导?」等这类攻击性的问题。这名记者自己正在写一本批判中国的书,这本书讨论中国有多坏、中国人将会杀了美国人之类的议题。李淯表示,她能了解很多不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会有这种恐惧情绪,这些人可能从来没有去过中国,并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而她认为这种现象是令人忧心,因为在华盛顿特区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很少,而这种不了解很有可能导致散布谣言的政治煽动行为。

李淯也不否认中国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人权问题等,而通过多年在两国之间的观察,她认为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处理上非常需要跟美国政府学习,美国政府大都有媒体办公室等不同的公共关系处理组织,而中国政府则对媒体等公共关系处理不太重视。她认为中国政府一直在改革进程中,希望中国能继续深化改革。

华美协进社将于31日为李淯的「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举办新书签名活动和讨论会。签书会时间为31日上午8时半至9时,9时至10时半将进行新书讨论。地址:曼哈坦东65街125号,介于公园大道和勒辛顿大道之间。活动需要提前预约,门票55元,会员40元,包括早餐。

XXXXXXXXXXXXXXX

长期关注全球经济问题的李淯,常在媒体上发表经济事务评论,接受过ABC、CBS、CNN、PR等多家电视广播 媒体採访,还在「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商业周刊」、「富比世杂志」等刊物写专栏。李淯曾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就读,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金融副教授,和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