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冲浪」客 隧道玩命
最近,一名地铁乘客的冒险行为,吸引了民众的注意,向他欢唿,并在社交网站「脸书 (Facebook)」上谈论怎样追查他的下落,以及把他的录像上传 YouTube。
「纽约时报」报导,大都会运输署 (MTA)的官员不愿看见这个录像流传开去,因这名乘客不是坐在车厢,而是攀附在车门外。
这个近四分钟的视频,拍到该名男子紧贴着J车一个车厢外的门,吸引了车厢内的乘客注意。MTA不希望有人仿傚这种行为。
市捷运局发言人西顿 (Charles Seaton)说:「我们关注地铁系统内任何非法或危险的行为,并与警局紧密合作,予以制止。」
过去,MTA在地铁车厢贴上「冲浪要在网上-不是在地铁 (Surf the Web—Not the Train)」的告示,并显示一名乘客在车厢外抓紧车门。西顿没有谈论MTA是否恢復宣传活动。
地铁「冲浪」不仅限于纽约,日本、印度和南非也有人这样做。这种玩命游戏1980和1990年代在纽约市流行,但没有警方取缔这种趋势的统计数字。但纽约如今不时仍有人冒险。2003年,一名14岁少年在C车「冲浪」送命,及两名商船学员在6号车摔成重伤。2007年,一名23岁男子也因此死于C车。
「纽约时报」报导,大都会运输署 (MTA)的官员不愿看见这个录像流传开去,因这名乘客不是坐在车厢,而是攀附在车门外。
这个近四分钟的视频,拍到该名男子紧贴着J车一个车厢外的门,吸引了车厢内的乘客注意。MTA不希望有人仿傚这种行为。
市捷运局发言人西顿 (Charles Seaton)说:「我们关注地铁系统内任何非法或危险的行为,并与警局紧密合作,予以制止。」
过去,MTA在地铁车厢贴上「冲浪要在网上-不是在地铁 (Surf the Web—Not the Train)」的告示,并显示一名乘客在车厢外抓紧车门。西顿没有谈论MTA是否恢復宣传活动。
地铁「冲浪」不仅限于纽约,日本、印度和南非也有人这样做。这种玩命游戏1980和1990年代在纽约市流行,但没有警方取缔这种趋势的统计数字。但纽约如今不时仍有人冒险。2003年,一名14岁少年在C车「冲浪」送命,及两名商船学员在6号车摔成重伤。2007年,一名23岁男子也因此死于C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