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旸「坚持」逐梦:李安是「我的偶像」
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导演系获得硕士学位的王旸,近日凭短片「小提琴家」(The Little Violinist),荣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片中扮演小提琴家的陈晴榆(11岁),以唯一的业余演员,摘得了最佳女主角殊荣。
「小提琴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14分钟的短片述说11岁的女生「小宝(陈晴榆饰)」在以回收垃圾为生的爸爸抚养下长大,因为爸爸低贱的职业和没有妈妈,在学校里被同学嘲弄,却没有放弃自己想当小提琴家的梦想。经过刻苦训练,最终在一次演奏会中,「小宝」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全场掌声,但同时,也从一直任劳任怨的爸爸口中得知,自己原来是被捡来的一个孤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唯一一张「妈妈」的照片,也是爸爸苦心编织的善意谎言。
「第一次试映会上,陈晴榆的琴声与『小宝』同爸爸的美好回忆穿插交错,琴声刚停,电影还没结束,全场观众便爆发出了热烈掌声。我想表达的想法,观众都看懂了,认同了。」王旸对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认可充满了喜悦,「我的拍电影梦想又近了一步」。
王旸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追梦者」,在2011年便获得在法国戛纳电影节放映的机会。「心怀电影梦想的女孩收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邀请函,开心地穿衣化妆打扮。下了飞机,进入会场,却发现只是请她去戛纳街头作最普通的定格表演。女孩很失望,但依旧坚持追逐自己的电影梦想。」这是「追梦者」影片中的故事,也是王旸的写照,从山东老家到上海,从上海到香港,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电影梦想的「追梦者」,王旸口中重复最多的一个词是「坚持」。
王旸在山东出生长大,因为在英语和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被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录取,16岁时便独身一人到上海念书。高考考上了香港浸信会大学视觉艺术系,是华南地区收到录取的唯一一名内地生,但王旸逐梦的脚步远不局限于此。大二时,王旸转学到了美国乔治亚州莎凡娜艺术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学习服装设计,以荣誉学士毕业。最终,王旸决定追逐「电影导演」这一梦想,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导演系硕士,渐渐崭露头角。
从高中开始便习惯了独自漂泊,王旸表示刚到美国时,并没有感到孤独无助,反而很喜欢不停地转换环境,接触不同的人,在变化的文化和周围环境中一步一步明确自己的事业目标与人生梦想。王旸说,自己的偶像是华人导演李安,「能够在事业前期忍受长年的低谷,坚持自己的风格,追逐电影梦想」。王旸表示,华人导演想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坚持对梦想的追逐。
「感谢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支持我、相信我」,王旸说,对父母的感激,也是她在此次获奖短片里选择「父爱如山」与「追逐梦想」两大主题交叉辉映的原因。
王旸坦言,华人导演想在电影业高度发达和竞争激烈的美国闯荡,难度着实不小,「寻找投资是一大问题。作为新人导演,且独自在异国,可利用的人脉资源很有限;且要融入国际电影市场,作为英语非母语的华人,语言也是个不小的障碍。」但王旸认为,「讲好故事的能力,是华人电影是否能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的重点所在」。
硕士毕业正式踏上导演之路后,王旸准备先接手两个广告,「至少能养活自己了,然后准备自己的第一部长片」。王旸表示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辛苦,但自信满满。
片中扮演小提琴家的陈晴榆(11岁),以唯一的业余演员,摘得了最佳女主角殊荣。
「小提琴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14分钟的短片述说11岁的女生「小宝(陈晴榆饰)」在以回收垃圾为生的爸爸抚养下长大,因为爸爸低贱的职业和没有妈妈,在学校里被同学嘲弄,却没有放弃自己想当小提琴家的梦想。经过刻苦训练,最终在一次演奏会中,「小宝」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全场掌声,但同时,也从一直任劳任怨的爸爸口中得知,自己原来是被捡来的一个孤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唯一一张「妈妈」的照片,也是爸爸苦心编织的善意谎言。
「第一次试映会上,陈晴榆的琴声与『小宝』同爸爸的美好回忆穿插交错,琴声刚停,电影还没结束,全场观众便爆发出了热烈掌声。我想表达的想法,观众都看懂了,认同了。」王旸对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认可充满了喜悦,「我的拍电影梦想又近了一步」。
王旸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追梦者」,在2011年便获得在法国戛纳电影节放映的机会。「心怀电影梦想的女孩收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邀请函,开心地穿衣化妆打扮。下了飞机,进入会场,却发现只是请她去戛纳街头作最普通的定格表演。女孩很失望,但依旧坚持追逐自己的电影梦想。」这是「追梦者」影片中的故事,也是王旸的写照,从山东老家到上海,从上海到香港,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电影梦想的「追梦者」,王旸口中重复最多的一个词是「坚持」。
王旸在山东出生长大,因为在英语和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被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录取,16岁时便独身一人到上海念书。高考考上了香港浸信会大学视觉艺术系,是华南地区收到录取的唯一一名内地生,但王旸逐梦的脚步远不局限于此。大二时,王旸转学到了美国乔治亚州莎凡娜艺术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学习服装设计,以荣誉学士毕业。最终,王旸决定追逐「电影导演」这一梦想,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导演系硕士,渐渐崭露头角。
从高中开始便习惯了独自漂泊,王旸表示刚到美国时,并没有感到孤独无助,反而很喜欢不停地转换环境,接触不同的人,在变化的文化和周围环境中一步一步明确自己的事业目标与人生梦想。王旸说,自己的偶像是华人导演李安,「能够在事业前期忍受长年的低谷,坚持自己的风格,追逐电影梦想」。王旸表示,华人导演想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坚持对梦想的追逐。
「感谢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支持我、相信我」,王旸说,对父母的感激,也是她在此次获奖短片里选择「父爱如山」与「追逐梦想」两大主题交叉辉映的原因。
王旸坦言,华人导演想在电影业高度发达和竞争激烈的美国闯荡,难度着实不小,「寻找投资是一大问题。作为新人导演,且独自在异国,可利用的人脉资源很有限;且要融入国际电影市场,作为英语非母语的华人,语言也是个不小的障碍。」但王旸认为,「讲好故事的能力,是华人电影是否能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的重点所在」。
硕士毕业正式踏上导演之路后,王旸准备先接手两个广告,「至少能养活自己了,然后准备自己的第一部长片」。王旸表示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辛苦,但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