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破坏水源作物 农户头疼
「养虎为患」是中文里常用的成语,而在圣地牙哥县东部广阔的乡间,「放猪为患」正成为新的人为生态灾害。官方环境部门估计,在该县克利夫兰国家森林(Cleveland National Forest)栖息上千头野猪,牠们昼伏夜出,蹂躏农田,污染水源,破坏植被,甚至损毁停放的汽车,使部分郊外农户不胜其扰。「消灭野猪」变成当务之急。
这些破坏者其实不是真正的野猪,并没有伸出嘴外的弯曲獠牙。这些犯了众怒的「野猪」本是俄罗斯培育的良种肉猪,个头大、繁殖快。2006年,圣地牙哥县的巴隆纳(Barona)印地安部落为开展狩猎休闲活动以招徕游客,引进30多头俄罗斯良种猪并将其放到野外。但由于设施配套欠佳,这项休闲活动来者寥寥,很快便告流产,意想不到的后果却是猪的快速繁殖。
虽然很难准确统计出这些「逸野动物」的数量,但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当年放出的30多头猪现已繁衍到近千头,每年的数量更会成倍增加。牠们对自然环境适应良好,在林中疾跑如飞,成年公猪的平均体重达到200至300磅,个头比山狮(Mountain Lion)还大,母猪也有100至200磅重。
这些不速之客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牠们不但啃吃农作物,而且四处留下粪便。当地维斯塔灌溉区(Vista Irrigation District)的负责人史密斯(Don Smith)抱怨说,灌溉区4万3000英亩的水源,很容易受到猪粪的污染,使他们不得不採取诱捕的办法,消灭这些野猪。
灌溉区工作人员在野外设立捕兽笼,里面放置食物为饵,觅食的猪一旦闯进笼子,就无法退出。他们用这种方法先后成功捕捉30头野猪,并用人道毁灭的方式将牠们处死。但此后就再难靠捕兽笼逮到野猪,彷彿牠们知道了其中诡计,不再「上当受骗」。
克利夫兰国有森林的护林员也尝试带着猎犬追捕野猪,猎犬群依靠灵敏的嗅觉找出林中的野猪,并在震耳欲聋的狂吠中将牠们驱赶、包围、监控,让随后赶来的猎人加以射杀。
除了这种近乎原始的狩猎方式,当局还藉助直升机与消防飞机探寻野猪的藏匿处,实行天上地下的「立体围剿」。但野生动物专家的判断相当悲观,认为靠目前的手段,圣地牙哥县东郊的野猪数量仍会逐年增长。
这些破坏者其实不是真正的野猪,并没有伸出嘴外的弯曲獠牙。这些犯了众怒的「野猪」本是俄罗斯培育的良种肉猪,个头大、繁殖快。2006年,圣地牙哥县的巴隆纳(Barona)印地安部落为开展狩猎休闲活动以招徕游客,引进30多头俄罗斯良种猪并将其放到野外。但由于设施配套欠佳,这项休闲活动来者寥寥,很快便告流产,意想不到的后果却是猪的快速繁殖。
虽然很难准确统计出这些「逸野动物」的数量,但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当年放出的30多头猪现已繁衍到近千头,每年的数量更会成倍增加。牠们对自然环境适应良好,在林中疾跑如飞,成年公猪的平均体重达到200至300磅,个头比山狮(Mountain Lion)还大,母猪也有100至200磅重。
这些不速之客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牠们不但啃吃农作物,而且四处留下粪便。当地维斯塔灌溉区(Vista Irrigation District)的负责人史密斯(Don Smith)抱怨说,灌溉区4万3000英亩的水源,很容易受到猪粪的污染,使他们不得不採取诱捕的办法,消灭这些野猪。
灌溉区工作人员在野外设立捕兽笼,里面放置食物为饵,觅食的猪一旦闯进笼子,就无法退出。他们用这种方法先后成功捕捉30头野猪,并用人道毁灭的方式将牠们处死。但此后就再难靠捕兽笼逮到野猪,彷彿牠们知道了其中诡计,不再「上当受骗」。
克利夫兰国有森林的护林员也尝试带着猎犬追捕野猪,猎犬群依靠灵敏的嗅觉找出林中的野猪,并在震耳欲聋的狂吠中将牠们驱赶、包围、监控,让随后赶来的猎人加以射杀。
除了这种近乎原始的狩猎方式,当局还藉助直升机与消防飞机探寻野猪的藏匿处,实行天上地下的「立体围剿」。但野生动物专家的判断相当悲观,认为靠目前的手段,圣地牙哥县东郊的野猪数量仍会逐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