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不走的金光党
上周末,旧金山又发生两起骗案:周六,一位70岁华妇被骗五万元和多件金饰,这是她在车衣厂辛苦工作20年的全部积蓄;翌日,又一位80岁华妇交给骗徒五万元,老人到警局报案时大哭,懊悔万分。
金光党骗案在北美大都市时有所闻,旧金山仅去年就发生不下50起,诈骗金额每起少则二、三千,多则四、五万。警方专门到华埠宣导,并已逮捕两批罪嫌,华裔民代也提醒耆老提高警觉。仅管如此,骗徒未见收敛反而更形嚣张。周日案件中,受害人送钱「迟到」,还被骗徒威胁「法事不灵」。
骗案接二连三发生,表明警方防罪措施未竟全功,打击骗徒尚需更积极主动,而华埠社团及年轻人亦应负起责任,尽其所能保护社区长者及家中父母的财物人身安全。
所有这些骗案几乎都发生在华人社区。南加一华妇被骗后报警,警员居然不知如何立案,对金钱可以驱魔之说感到匪夷所思,更认报案者「自愿赠予」,不能算作诈骗。
执法机构后来虽承认这是一种犯罪,但翻遍文件竟不知该如何定罪名。或因此,各地警局除发传单宣导外,未能主动出击,以遏阻犯罪。
例如,警方扫荡毒品和卖淫常派人作「诱饵」,何以在打击金光党时未採取此一策略?金光党徒诈骗手法并不高明,同样把戏一再重覆,警方若布陷阱,不难诱其上钩。
金光党诈骗对象多是年长女性,许多人住在公寓,街坊会、同乡会、宗亲会等亦可有所作为。
以金山为例,每次发生骗案本报都尽可能详加报导,旨在唤起读者警觉。若社区团体能参与宣导,邻居老乡口耳相传,相信亦有助将骗案减至最低。
不管是否住在同一屋檐下,年轻人若在报上或网上看到此类消息,不妨及时提醒父母,切勿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父母时刻关心孩子安全,若听到「儿女有血光之灾」之类恐吓,很可能一时没了主意,影响他们做出理智决定。
金光党手法大致相似:第一嫌犯先与目标搭讪,寻问「神医」住处,接着第二嫌犯出现,称知道神医住址,并设法套出受害人更多内情。
最后第三嫌犯登场,自称认识神医,且藉助手机等已获悉之前对话内容,因而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状况并骗取信任,然后骗说受害人子女灾难临头,须用金钱消灾。
所以,年轻人莫忘提醒父母,独自走在街上,若有陌生人搭讪要高度警觉,不要相信「神医」鬼话,更勿将钱财交与不相关的人。
更多内容请见
金光党骗案在北美大都市时有所闻,旧金山仅去年就发生不下50起,诈骗金额每起少则二、三千,多则四、五万。警方专门到华埠宣导,并已逮捕两批罪嫌,华裔民代也提醒耆老提高警觉。仅管如此,骗徒未见收敛反而更形嚣张。周日案件中,受害人送钱「迟到」,还被骗徒威胁「法事不灵」。
骗案接二连三发生,表明警方防罪措施未竟全功,打击骗徒尚需更积极主动,而华埠社团及年轻人亦应负起责任,尽其所能保护社区长者及家中父母的财物人身安全。
所有这些骗案几乎都发生在华人社区。南加一华妇被骗后报警,警员居然不知如何立案,对金钱可以驱魔之说感到匪夷所思,更认报案者「自愿赠予」,不能算作诈骗。
执法机构后来虽承认这是一种犯罪,但翻遍文件竟不知该如何定罪名。或因此,各地警局除发传单宣导外,未能主动出击,以遏阻犯罪。
例如,警方扫荡毒品和卖淫常派人作「诱饵」,何以在打击金光党时未採取此一策略?金光党徒诈骗手法并不高明,同样把戏一再重覆,警方若布陷阱,不难诱其上钩。
金光党诈骗对象多是年长女性,许多人住在公寓,街坊会、同乡会、宗亲会等亦可有所作为。
以金山为例,每次发生骗案本报都尽可能详加报导,旨在唤起读者警觉。若社区团体能参与宣导,邻居老乡口耳相传,相信亦有助将骗案减至最低。
不管是否住在同一屋檐下,年轻人若在报上或网上看到此类消息,不妨及时提醒父母,切勿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父母时刻关心孩子安全,若听到「儿女有血光之灾」之类恐吓,很可能一时没了主意,影响他们做出理智决定。
金光党手法大致相似:第一嫌犯先与目标搭讪,寻问「神医」住处,接着第二嫌犯出现,称知道神医住址,并设法套出受害人更多内情。
最后第三嫌犯登场,自称认识神医,且藉助手机等已获悉之前对话内容,因而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状况并骗取信任,然后骗说受害人子女灾难临头,须用金钱消灾。
所以,年轻人莫忘提醒父母,独自走在街上,若有陌生人搭讪要高度警觉,不要相信「神医」鬼话,更勿将钱财交与不相关的人。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