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设计师 跨步闯天下 不卖弄中国元素
纽约时尚界不乏华人面孔,对于新锐华裔服装设计师,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在时尚界的定位?
三位华裔设计师陈轶坦(Thomas Chen)、姚韵怡(Wayne Lee)以及平美美(Mary Ping)日前表示,「拥抱热情、努力工作、全力以付」,是他们给自己以及有意从事时尚设计的华人座右铭。
姚韵怡、平美美都是美国出生的华裔,陈轶坦十岁时从中国武汉移民来美。尽管三位设计师各自成长在不同的环境和家庭,但是三人进入时尚业都有类似经历——开始时都受到了家人的质疑。姚韵怡中断医学院学业,来纽约后发现自己喜欢时尚,现在是「Barneys」百货公司的採购,自己也有同名品牌在「Barneys」贩售。平美美从小喜欢画画,大学时争取念艺术,后来告诉家人自己要当时尚设计师时,还一度被误会,「是去衣厂上班吗?」平美美现在有自己的品牌,还获得了不少设计奖项。陈轶坦则是帕森设计学院科班出身,但是家人没有放弃过要他当工程师的希望,他曾经为多个名设计师工作过,最近自创「Emmanuelle」品牌,深受纽约都会女性的欢迎。
三人表示,不觉得需要刻意卖弄中国元素或亚洲风情来获得时尚定位,他们一致觉得身处的纽约市,就是他们最佳的灵感来源。
平美美说,中国元素对自己来说太熟悉不过,如果只是一直专心于将中国元素带入作品,「很像在走小路」。她自己非常欣赏其他欧美设计师的东方元素作品,且认为那些作品对她来说也是启发。陈轶坦则觉得不需刻意强调任何元素,但是要突显自己的风格,最终设计还是要针对族群,设定好自己的族群,找到自己创作和商业的平衡点。姚韵怡则不排斥将中国元素融入作品中,她表示,自己挺喜欢东方风味的东西,如果有机会到中国旅行,找到一些灵感,她不介意作品具有东方元素。
谈到对中国本土设计师的观感,平美美说,她认为中国有许多做工精细的设计师,设计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她很少看到中国设计师有企图将品牌推向国际,她期待未来中国设计师能够在国际上有「能见度」。曾在中国为时尚杂志工作,在北京待过一年的陈轶坦则表示,他认为中国的创作环境和消费市场还不是那么成熟,是限制设计师发展最大的原因。他也指出,中国还有很大部分的农工人口,对他们来说,时尚不是必需品,而这些族群,或许可以成为时尚设计师开发的族群之一。
三位华裔设计师陈轶坦(Thomas Chen)、姚韵怡(Wayne Lee)以及平美美(Mary Ping)日前表示,「拥抱热情、努力工作、全力以付」,是他们给自己以及有意从事时尚设计的华人座右铭。
姚韵怡、平美美都是美国出生的华裔,陈轶坦十岁时从中国武汉移民来美。尽管三位设计师各自成长在不同的环境和家庭,但是三人进入时尚业都有类似经历——开始时都受到了家人的质疑。姚韵怡中断医学院学业,来纽约后发现自己喜欢时尚,现在是「Barneys」百货公司的採购,自己也有同名品牌在「Barneys」贩售。平美美从小喜欢画画,大学时争取念艺术,后来告诉家人自己要当时尚设计师时,还一度被误会,「是去衣厂上班吗?」平美美现在有自己的品牌,还获得了不少设计奖项。陈轶坦则是帕森设计学院科班出身,但是家人没有放弃过要他当工程师的希望,他曾经为多个名设计师工作过,最近自创「Emmanuelle」品牌,深受纽约都会女性的欢迎。
三人表示,不觉得需要刻意卖弄中国元素或亚洲风情来获得时尚定位,他们一致觉得身处的纽约市,就是他们最佳的灵感来源。
平美美说,中国元素对自己来说太熟悉不过,如果只是一直专心于将中国元素带入作品,「很像在走小路」。她自己非常欣赏其他欧美设计师的东方元素作品,且认为那些作品对她来说也是启发。陈轶坦则觉得不需刻意强调任何元素,但是要突显自己的风格,最终设计还是要针对族群,设定好自己的族群,找到自己创作和商业的平衡点。姚韵怡则不排斥将中国元素融入作品中,她表示,自己挺喜欢东方风味的东西,如果有机会到中国旅行,找到一些灵感,她不介意作品具有东方元素。
谈到对中国本土设计师的观感,平美美说,她认为中国有许多做工精细的设计师,设计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她很少看到中国设计师有企图将品牌推向国际,她期待未来中国设计师能够在国际上有「能见度」。曾在中国为时尚杂志工作,在北京待过一年的陈轶坦则表示,他认为中国的创作环境和消费市场还不是那么成熟,是限制设计师发展最大的原因。他也指出,中国还有很大部分的农工人口,对他们来说,时尚不是必需品,而这些族群,或许可以成为时尚设计师开发的族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