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从安徒生童话谈文化实力
9月27日世界日报家园版上,刊出作家孙恺愉的文章「中央公园的安徒生」,说的是热爱安徒生(1805-1875)童话的儿童及家长,筹款7万5000美元,于1956年安徒生诞辰150周年时,在纽约中央公园竖立了一尊安徒生铜像,至今每周都有孩子在此举行讲故事活动。

由此想到安徒生对台海两岸华人,特别是儿童的影响。周作人是第一个向中国读者介绍安徒生童话的中国作家,时为1908年。稍后有刘半农、孙毓修、周瘦鹃、赵景深、郑振铎等作家,陆续向中国读者推介安徒生及其作品。

在华人世界,安徒生的一些作品,如卖火柴的女孩、海的女儿(美人鱼)、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等,台海两岸家喻户晓,100多年来影响着好几代人。

安徒生作品中文译本层出不穷,还有很多介绍他的文章,以及研究安徒生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论文或着作。迄今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已有200多种选本,10多种全集。

中国过去不重视儿童文学,截至清季的中国文学作品中,鲜有专为儿童创作的小说诗歌。安徒生作品引入中国最大的意义是,促使中国作家重视儿童文学,并因此尊重儿童的人权,儿童应该享有专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安徒生「进入」中国之后,叶圣陶于上纪20年代发表了童话「稻草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稍后又有冰心的儿童散文「寄小读者」。从那时到现在,中文儿童文学虽然仍迭遭诟病,但不可否认已有长足进步。

因为安徒生对华文文学暨华文儿童文学的巨大影响,2005年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时,港台大陆都有盛大庆祝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时,美人鱼铜像离开哥本哈根海港,远渡重洋,来到黄浦江边。

安徒生是丹麦人,丹麦是一个小国家,现在人口才500多万。但安徒生童话已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字,成为全球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文学食粮。藉着安徒生,丹麦的软实力,或曰文化实力,200多年来可谓无远弗届。

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有时不用宣扬,只需一位杰出儿童作家的作品,就会自然传遍全球,不必花几千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广场上的超大电视萤幕上作宣传广告,不必花数十亿美元在世界各国设立什么学院,那都是浪费民脂民膏。

安徒生也告诉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政府烧钱是徒劳的。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