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为选市长铺路 对手批无新意
作为2013年市长参选人,市议长柯魁英9日发布的市情咨文被认为是其上任以来「最有雄心」的一次咨文。其中提到多个改善民生和改革现制的想法受到广泛赞赏。但也有尖锐批评声直指她缺乏创新,想法与彭博类似。

柯魁英提出幼稚园(Mandatory Kindergarten)教育义务化,即每个五岁的孩子都要上幼稚园,并向中产阶级家庭提供孩子学前教育的无息贷款,这两项提议被不少人士认为「新颖」。州参议员史葛静在州府提出了相关提案,他很高兴自己的提议被柯魁英採纳。史葛静表示,很多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费用过高,让中产阶级无法负担。如果这个提议被通过执行,年收入在贫困线275%以内的家庭将可以获得贷款,支付一半的学费,然后在四年之内慢慢还贷。试点计画将包括40个家庭。市议员顾雅明认为,此举可以帮助不少中低收入家庭解决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市主计长刘醇逸认为不仅五岁孩子应该入幼稚园,四岁孩子也应该规定进入学前班。维权组织「为幼儿发声」(Advocates for Children of New York)认为,这样新移民的孩子就不会因为语言问题被幼稚园拒绝入学。

有媒体认为这是柯魁英上任以来「最有雄心」的一次市情咨文,「克莱恩」商业周刊认为「咨文内容涵盖多方面,意在从每个角度改善民众的生活」。州众议员魏普林认为该咨文内容丰富,从教育、平价屋、就业到小商业补助,「是个相当不错的演讲」。

市议员陈倩雯认为咨文中数点内容都将裨益华裔社区,包括政府楼的维修、平价屋期限延长、给政府楼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等。但她希望市议会在帮助布碌崙制造业復兴的同时,不应忘记华埠的制造业,包括车衣业、食品制造加工业、印刷业等,希望小商业服务局能兼顾华埠需要。

柯魁英通过咨文为自己铺陈了一条市长竞选道路,但似乎对手们并不「买帐」。有意参选市长的公益维护人白思豪表示,「这次的咨文与以前没有什么不一样」。市主计长刘醇逸在赞扬柯魁英大部分政策的同时,也尖锐指出其没有谈到「教育系统内应立刻进行的改革」。副市长哈罗威(Caswell F.Holloway)认为咨文中很多好的想法,与市长彭博提出的很多意见一致。「与彭博想法一脉相承」也是多位政治分析人士的印象,这也将成为反对柯魁英当选市长的理由。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