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醇逸vs.彭博 「人际」战术 相敬如「冰」
刘醇逸与彭博「冷得像冰」一样的关系,也许会在竞选中助他一臂之力。过去20年,纽约市的政局过去一直是市长与主计长站一条线,市公益维护人和市议会一起站在市长对立面,对市政工作进行监督;但现在的格局是市长与市议长成为「亲密战友」,主计长与市长「面不和、心更不和」,市议员分帮立派,公益维护人「没地方站」。这种新局面耐人寻味。
与刘醇逸的「冷面」相比,柯魁英对彭博似乎总是「笑脸」相迎。两人在更改任期制、推动同性婚姻等多个议题上合作无间,绝对是「最佳拍档」。但与彭博的密切关系对柯魁英的竞选却是把「双刃剑」。一些对文化艺术有兴趣的商人、慈善家、住在曼哈坦区以外的白人选民、不能参加初选投票的独立党和共和党派人士,都可能因为彭博的关系而支持柯魁英。与此同时,不喜欢的彭博的人士可能「恨乌及乌」,拒绝给柯魁英上台的机会。
根据NY1的民意调查,如果彭博出面背书一位市长参选人,48%的选民认为他们将不再投票给这位参选人;30%的选民将投票给他/她;15%的选民表示没有影响;8%的选民尚末决定。在民主党选民中,有47%的选民将不投票给彭博支持的参选人;29%的选民将投票给这位参选人;17%的选民认为没有影响。由此看来,柯魁英正面对着这把「双刃剑」,彭博已经私下向多人表示自己支持柯魁英的态度,但尚末公开宣布。
彭博与刘醇逸交恶不是一天两天,就算是搭同一飞机,也不多话。前不久,彭博说刘醇逸发表的「在未来五年内退休金支出在预算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少」是「不懂装懂」(don't know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刘醇逸办公室只是委婉地回覆,他们的结论是建立在研究报告基础上的。彭博还曾指出,刘醇逸的报告是「付费」获得的,不公正。可谁会来给你做免费工?刘醇逸身边人士表示,「市长批判得越多,对我们越有利,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他的指责」,「不用回覆他的指责,大家对他的议论已经听腻了」。
刘醇逸常指责彭博是大公司、华尔街、富人的代言人,不止一次指出彭博自己公司或市府高层员工也多是白人、穿西装打领带、用powerpoint作报告的「精英」形象,而对工薪阶级关注较少,可能是因为感觉与这些精英们合作「更熟悉」、「更舒服」。比如大开发公司进行项目建设时,可以从市府EDC那里拿到很多优惠政策,而那些小的开发项目,比如法拉盛的建筑工程,根本没有机会;而且一些大型开发项目,彭博只会给大公司。更不用说,彭博当市长以后,他自己公司的市值比原来增加了三、四倍。
与彭博相反,刘醇逸一直强调,机会应该更多给新公司,他们可能规模较小或没有名气,但自己与这样的公司打交道「更舒服」。作为主计长,他的多份报告指出市府给少数族裔妇女企业的合同逐年减少。
这样一位主计长,应该会赢得不少反对现任市长人士的选票吧?
与刘醇逸的「冷面」相比,柯魁英对彭博似乎总是「笑脸」相迎。两人在更改任期制、推动同性婚姻等多个议题上合作无间,绝对是「最佳拍档」。但与彭博的密切关系对柯魁英的竞选却是把「双刃剑」。一些对文化艺术有兴趣的商人、慈善家、住在曼哈坦区以外的白人选民、不能参加初选投票的独立党和共和党派人士,都可能因为彭博的关系而支持柯魁英。与此同时,不喜欢的彭博的人士可能「恨乌及乌」,拒绝给柯魁英上台的机会。
根据NY1的民意调查,如果彭博出面背书一位市长参选人,48%的选民认为他们将不再投票给这位参选人;30%的选民将投票给他/她;15%的选民表示没有影响;8%的选民尚末决定。在民主党选民中,有47%的选民将不投票给彭博支持的参选人;29%的选民将投票给这位参选人;17%的选民认为没有影响。由此看来,柯魁英正面对着这把「双刃剑」,彭博已经私下向多人表示自己支持柯魁英的态度,但尚末公开宣布。
彭博与刘醇逸交恶不是一天两天,就算是搭同一飞机,也不多话。前不久,彭博说刘醇逸发表的「在未来五年内退休金支出在预算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少」是「不懂装懂」(don't know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刘醇逸办公室只是委婉地回覆,他们的结论是建立在研究报告基础上的。彭博还曾指出,刘醇逸的报告是「付费」获得的,不公正。可谁会来给你做免费工?刘醇逸身边人士表示,「市长批判得越多,对我们越有利,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他的指责」,「不用回覆他的指责,大家对他的议论已经听腻了」。
刘醇逸常指责彭博是大公司、华尔街、富人的代言人,不止一次指出彭博自己公司或市府高层员工也多是白人、穿西装打领带、用powerpoint作报告的「精英」形象,而对工薪阶级关注较少,可能是因为感觉与这些精英们合作「更熟悉」、「更舒服」。比如大开发公司进行项目建设时,可以从市府EDC那里拿到很多优惠政策,而那些小的开发项目,比如法拉盛的建筑工程,根本没有机会;而且一些大型开发项目,彭博只会给大公司。更不用说,彭博当市长以后,他自己公司的市值比原来增加了三、四倍。
与彭博相反,刘醇逸一直强调,机会应该更多给新公司,他们可能规模较小或没有名气,但自己与这样的公司打交道「更舒服」。作为主计长,他的多份报告指出市府给少数族裔妇女企业的合同逐年减少。
这样一位主计长,应该会赢得不少反对现任市长人士的选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