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餐馆卫生 半数未达A
华埠有近300家餐厅,但将近一半卫生评级不达「A」,相较于全市餐馆超过70%的餐厅卫生评级达「A」,华埠餐馆卫生问题似乎堪忧。公布这项调查的华埠商业改进区表示,华埠卫生评级得分低,主要是华埠许多餐厅业者没有将烧腊这些熟食依照卫生局规定温度存放,加上许多业者不懂英文,看不懂卫生局的英文说明手册。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华埠商业改进区已经在近日举办教育讲座,并且发放由该商改区制作的中文手册,帮助华埠商家通过卫生局评比。根据华埠商业改进区的调查结果,华埠293个大小餐馆中,只有150家餐厅卫生评级为「A」,相较于全市有72%餐馆卫生评级达「A」,华埠餐馆卫生堪忧。未达「A」的华埠餐馆,有39家餐馆在申请重新评分,门口贴有「评级待定中」(Grade Pending),47家则为「B」级,10家为「C」级,47家尚未接受评比。华埠餐馆老闆表示,一旦餐馆被评为「C」级,生意下滑严重。根据包厘街一家挂有「C」级的烧腊店老闆表示,先前卫生局检测时,对该店烧腊保温方式不满,尽管他按照卫生局规定,四个小时内就将烧腊更换,但是当天检查时,保温箱的温度不够,马上被评为「C」级。该老闆表示,他把「C」级的招牌挂在餐厅门外后,「生意下滑三成」。虽然对结果不满,但该老闆说,向行政法庭申诉的程序麻烦,他又不懂英文,因此决定放弃。商改区的公关发展主任关家活(Patrick Kwan)表示,华人煮菜和管理餐厅的方式与西方人很不一样,加上卫生局每个检查员标准不一,而且大部分餐馆老闆英文不通,因此在检查时,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解释不清被扣分。加上申诉的过程麻烦,华埠餐馆老闆选择把「C」级挂在窗外,但一旦挂上「C」级,消费者心理受影响,最终也会影响生意。有鑑于此,关家活说,几星期前,华埠商业改进区特别举办餐馆评级制度咨询讲座。根据该场讲座的反应,他觉得被评为「C」的华埠餐馆业者,很多都可以进行上诉,只是许多业者都认为请一天假上诉太麻烦,或认为不懂英文而作罢。因此,未来有机会再度举办类似讲座,将会加强宣导上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