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文教育辩护
过去数年,美国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态度出现大变,变得怀疑学位无用,要求学位短期就有经济回报。这种态度导致人文学科经费被削,学生人数减少,不但各种语言系(譬如法、德、俄等语言)、戏剧和宗教研究等纷纷被取消,作为文科核心的文史哲也被迫削减规模,学生人数大减,哈佛10年来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减少了三分一,以文科着名的加州波莫那学院,今年英文系的毕业生只有16人。
今年6月,人文学科的危机升级到国会,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向国会提交报告,为人文教育辩护,但报告被批,只是政治压力下的产物,欠缺一针见血的有力辩护。但国会插手人文教育的举动,激起学界的「义愤」,在刚过去的暑假,纷纷为人文教育辩护。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刚出版的新书「为真正的教育辩护」(WhyTeach: In Defense of a Real Education)里,作者艾蒙森(Mark Edmundson)说,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方向,是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人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生因了解自己,所以能够找到人生方向。本身是英文系教授的艾蒙森说,研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
第二,圣母大学哲学系教授库亭(Gary Gutting)在纽约时报撰文说,大学教育(包括文、理和其他科目)的目的,不应只限于传授实用知识,更应在实用知识之上,让学生得到思想训练,尤其是批判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训练。这两种思考的能力,不但人文学科需要,理科、社会学科和电脑工程也同样需要,写小说编剧本要求创新,编电脑应用程式也同样要求创新。
第三,着名人文学学者费许(Stanley Fish)则进一步指出,文史哲研究的动力,向来都来自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这种精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计较研究的实际利益,因此与当前要求经济回报的考虑是背道而驰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可能真的不切实际,但是如果提倡人文教育的学校,为了争取经费而牺牲这种精神,那么就只会逐渐脱离人文教育的原意。
第四,既然英文系毕业生难找工作,就算找到工作,薪金也不高,那么,为什么还要英文系?「纽约客」作者葛普尼克(Adam Gopnik)说,对于阅读,人生有需求,不少人喜欢读书,读完书会找人谈论,或写文章与人交流意见。这种需求不会因为缺少经济回报而消失,只要这种需求不消失,以阅读和谈论经典作为核心活动的英文系,也就不会消失。
更多内容请见
今年6月,人文学科的危机升级到国会,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向国会提交报告,为人文教育辩护,但报告被批,只是政治压力下的产物,欠缺一针见血的有力辩护。但国会插手人文教育的举动,激起学界的「义愤」,在刚过去的暑假,纷纷为人文教育辩护。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刚出版的新书「为真正的教育辩护」(WhyTeach: In Defense of a Real Education)里,作者艾蒙森(Mark Edmundson)说,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方向,是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人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生因了解自己,所以能够找到人生方向。本身是英文系教授的艾蒙森说,研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
第二,圣母大学哲学系教授库亭(Gary Gutting)在纽约时报撰文说,大学教育(包括文、理和其他科目)的目的,不应只限于传授实用知识,更应在实用知识之上,让学生得到思想训练,尤其是批判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训练。这两种思考的能力,不但人文学科需要,理科、社会学科和电脑工程也同样需要,写小说编剧本要求创新,编电脑应用程式也同样要求创新。
第三,着名人文学学者费许(Stanley Fish)则进一步指出,文史哲研究的动力,向来都来自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这种精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计较研究的实际利益,因此与当前要求经济回报的考虑是背道而驰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可能真的不切实际,但是如果提倡人文教育的学校,为了争取经费而牺牲这种精神,那么就只会逐渐脱离人文教育的原意。
第四,既然英文系毕业生难找工作,就算找到工作,薪金也不高,那么,为什么还要英文系?「纽约客」作者葛普尼克(Adam Gopnik)说,对于阅读,人生有需求,不少人喜欢读书,读完书会找人谈论,或写文章与人交流意见。这种需求不会因为缺少经济回报而消失,只要这种需求不消失,以阅读和谈论经典作为核心活动的英文系,也就不会消失。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