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参政 深耕见成果
华裔参选人8日地方选举成绩斐然,「战绩」是近年来最佳一次。事实上近十年来,华裔参政风气愈来愈蓬勃,前头有着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从政的绝佳典范,愈来愈多华裔深感「深耕社区,累积人脉」才能站稳从政脚步,教委一职成了不少华裔「踏上政途最佳基石」。而华裔移民愈来愈多,第二代逐渐崭露头角,更多华人从政也是必然之路。
华裔从政之路,早在80年代即崭露头角。1981年陈李琬若当选蒙特利公园市长,成为全美首位华裔女市长,开启第一代华裔从政大门。1985年胡绍基当选洛杉矶市首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华裔市议员。同年,赵美心当选嘉伟学区教委,随后华裔从政愈显蓬勃。
以教委、市议员选举来说,过去大洛杉矶地区,华裔教委仅十名,但自2001年选举后,一举增加至15位华裔。2005年参选教委与市议员者增加至16位,2007年18位,8日地方选举更增加至前所未有的21位,除第一代移民参选外,20多岁第二代、第三代青年崛起,也是这几年参选人平均年纪降低因素。
参选者众外,近年来拥有华裔市议员、教委的地区,也逐渐从圣盖博谷以西逐渐「东移」,向东区哈仙达拉朋地、罗兰冈、核桃谷、波莫那,向南至喜瑞都等,华裔甚至攻下西裔选民居多的艾尔蒙地,与相对较保守的天普学区。
包括哈仙达拉朋地、嘉伟,与蒙特利公园、圣玛利诺等城市,也有两位或以上华裔教委或华裔市议员。这也与人口普查局过去十年与最新的人口普查,华裔人口愈来愈多,向东移的情况增加不谋而合。
相较加州、联邦议员等公职,地方学区教委属于「基层性的草根」,候选人在所属不大的选区中挨家挨户拜票,贴近选民心声,站稳脚步后,在拥有雄厚基层实力为后盾,寻求更上一层楼且成功的机会便大增。
至今,几乎州级以上华裔官员,都是从教委或市议员开始。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一路从教委、市议员、州众议员再跨入联邦,即为一绝佳实例。现任加州参议员刘璇卿,也从拉肯亚达市议员一路向上。加州众议员伍国庆,也曾担任蒙特利公园市议员。
明年11月有意角逐第49选区加州众议员席次的周本立,也出自蒙地贝娄学区教委。同样有意参选的陈奕泉,也曾担任嘉伟学区教委,接着进入罗斯密市议会。其他有意角逐的林元清,也曾担任两届圣玛利诺市议员;目前担任蒙特利公园市议员的吴学儒,也有意角逐。显见「由低向上」是不少华裔从政选择,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
华裔从政之路,早在80年代即崭露头角。1981年陈李琬若当选蒙特利公园市长,成为全美首位华裔女市长,开启第一代华裔从政大门。1985年胡绍基当选洛杉矶市首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华裔市议员。同年,赵美心当选嘉伟学区教委,随后华裔从政愈显蓬勃。
以教委、市议员选举来说,过去大洛杉矶地区,华裔教委仅十名,但自2001年选举后,一举增加至15位华裔。2005年参选教委与市议员者增加至16位,2007年18位,8日地方选举更增加至前所未有的21位,除第一代移民参选外,20多岁第二代、第三代青年崛起,也是这几年参选人平均年纪降低因素。
参选者众外,近年来拥有华裔市议员、教委的地区,也逐渐从圣盖博谷以西逐渐「东移」,向东区哈仙达拉朋地、罗兰冈、核桃谷、波莫那,向南至喜瑞都等,华裔甚至攻下西裔选民居多的艾尔蒙地,与相对较保守的天普学区。
包括哈仙达拉朋地、嘉伟,与蒙特利公园、圣玛利诺等城市,也有两位或以上华裔教委或华裔市议员。这也与人口普查局过去十年与最新的人口普查,华裔人口愈来愈多,向东移的情况增加不谋而合。
相较加州、联邦议员等公职,地方学区教委属于「基层性的草根」,候选人在所属不大的选区中挨家挨户拜票,贴近选民心声,站稳脚步后,在拥有雄厚基层实力为后盾,寻求更上一层楼且成功的机会便大增。
至今,几乎州级以上华裔官员,都是从教委或市议员开始。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一路从教委、市议员、州众议员再跨入联邦,即为一绝佳实例。现任加州参议员刘璇卿,也从拉肯亚达市议员一路向上。加州众议员伍国庆,也曾担任蒙特利公园市议员。
明年11月有意角逐第49选区加州众议员席次的周本立,也出自蒙地贝娄学区教委。同样有意参选的陈奕泉,也曾担任嘉伟学区教委,接着进入罗斯密市议会。其他有意角逐的林元清,也曾担任两届圣玛利诺市议员;目前担任蒙特利公园市议员的吴学儒,也有意角逐。显见「由低向上」是不少华裔从政选择,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