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包厘街135号不列古蹟 可改建
多方争议中的包厘街135号,终于避免了被列为古蹟的命运。市议会古蹟、公共场所和海事使用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n Landmark,Public Siting and Maritime Uses)15日召开公听会,在聆听支持方和反对方的意见,以及主管辖区市议员陈倩雯反对的表态下,该小组委员会对包厘街135号列古蹟投了反对票,暂时平息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议。

包厘街135号位于布隆街和格兰街之间,建于1817年,是幢三层半的白色小楼,全名为「Hardenbrook-Somarindyck House」。该楼原来属John A. Hardenbrook所有,他是位着名的肥皂和蜡烛商人,也是1792年Buttonwood条约的签署者之一,Buttonwood条约对建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具有重要意义。John A. Hardenbrook的女儿Rebecca一直住在该楼直至1841年,然后转为商业用途楼宇,租户包括做鞋子的皮具商、消防局、理髮店、当铺、摄影棚等。到1941年,Rebecca的后人把该楼卖出,现在该楼属恆通银行(First American International Bank)所有。该楼仅22呎宽,用梅花砌砖法(Flemish Bond Brickwork)砌成,显着特徵包括斜式屋顶、两个天窗和一个烟囱。

支持该楼成为古蹟的包厘街邻里联盟(Bowery Alliance of Neighbors)收集了477个支持签名,希望这幢下城最古老的联邦式(Federal Style)建筑之一,能因其建筑风格和历史因素被保护下来。但是包括业主恆通银行代表Adam W. RothKrug等在内的反对方,认为该楼老旧、存在诸多建筑违例事项,又几经更改,被列为古蹟实在缺乏建筑和历史意义。

事实上,很多业主都非常不希望自己的产业被列为古蹟,因为这意味着业主不能轻易对该楼进行任何改动,但尽管如此,每年仍有不少楼宇被列为古蹟。像此次由原本可能列为古蹟转变为不列古蹟的事,极少发生。如果该楼没有被评为古蹟,业主将推翻该楼在原址上重建新楼。市议员陈倩雯原来支持该楼评为古蹟,但在听取业主方的陈词后,她改变了立场,改为反对该楼列为古蹟。她认同业主将该楼重建为平价公寓或办公楼的想法,她认为华埠需要更多这样的平价公寓或办公楼。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