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科技新贵辞职 山区义教三年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在圣地牙哥举办的2012年感恩节餐会中,年轻学人陆然深入中国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执教三年的事蹟感动全场。他不求名利,低调行事,当地的干部与民众甚至不知道他是来自海外的工程师,但他撒播的文化种籽将会生根、开花,他给山区孩子描绘的未来美景,有朝一日终将变为现实。

在上海长大的陆然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后出国深造,并在圣地牙哥无线通讯企业「高通公司」(Qualcomm )任电脑工程师,生活优渥。一个偶然机会,喜欢探险的陆然,来到贵州省最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现当地经济凋敝,教育落后,少年儿童失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使他心情沉重。

更让陆然坐立不安的是,威宁并非一向如此衰败,当地曾经是西方有识之士传播知识的「模范乡」。20世纪初,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柏格理(Samuel Pollard,1864-1915)来到威宁,兴办多所学校,甚至修建全县首个篮球场与游泳池,使文明的曙光照临穷乡僻壤。可惜在后来的革命浪潮中,西方传教士贡献被完全抹煞,学校等教育设施被视为「文化侵略」罪证而废弃,威宁重新沦为一穷二白。

陆然觉得自己应该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多方打听之下,他瞭解到当地最缺的是「支教」的师资。深思熟虑之后,他于2008年毅然辞去「高通」的工作,到威宁县石门乡当名初中义务教师。

此后三年,陆然在那里与大山小径、农家儿女为伍,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支教志愿者没有工资,连往返的火车票都要自己掏钱买,只有简陋宿舍可免费居住,生活清苦不言而喻。当地交通闭塞,副食品供应完全仰赖逢五逢十的乡村赶集,如果山下乡民扛来猪肉,师生就有肉吃;万一没带肉来,之后的五天就只好「斋戒」。让陆然欣慰的是,班上有多名学生天资聪颖,求学心切,成绩节节进步。

2011年暑假,陆然从他所教的初二班挑选十名最好的学生,跟随他走出大山,到上海一行。在十天旅途中,他请母校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给孩子们讲课、做实验,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高科技公司、海港、机场,让他们经受现代文明冲击。这次上海行收到预期效果,孩子们学习更用功,发奋读书蔚然成风。

陆然在石门乡的「高潮中学」将一个班从初一教到初三,孩子们毕业后,他才告别贵州返美。三年中,当地没有人知道他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他像当年告别剑桥的徐志摩,悄悄地走,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

有道是天公不负好心人。陆然返回圣地牙哥后,适逢「高通」又在招聘人才,且职位与他的专长相符。于是公司再次接纳了这位年轻人,他终于又能在高科技领域继续专业生涯。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