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台湾鸟瞰图美不胜收
日前在圣地牙哥举办的美国「亚洲学会」(AAS)年会书展,来自台北「国家图书馆」的数百种图书中,几款被印成明信片的1930年代台湾全岛及岛内各地的「鸟瞰图令人爱不释手。这些彩色地图以直观、仿古的手法展现山川胜景、城乡风貌,更忠实反映出古早时期台湾的自然生态,兼具观赏性与文献价值。
这些「鸟瞰图」都出自日本近代画家吉田初三郎(1884-1955)之手,他在台湾日据时期的昭和10年(1935)应「台湾日日报」之邀,到宝岛参加「总督府始政」(即日本割占台湾)40周年盛大庆祝活动,其间广泛蒐集宝岛地理资料,两年后绘制这些地图。所谓「鸟瞰图」就是参照「散点透视」原理,假设绘画者站在足以俯瞰整个地区的极高处,画出的立体风景图。其特点是,图上各点之间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只以标出概略位置、相互关系为目的,比较适用于观光、教学及展览。
吉田所绘作品与台湾相关者共四种,均已印成明信片公开发行,即台湾全岛鸟瞰图、新竹市鸟瞰图、新竹公园鸟瞰图与文山郡(即今新北市新店、深坑、石碇、坪林一带)鸟瞰图。他画的台湾全岛,右为北、左为南,画面上群山耸峙,蜿蜒的公路穿行其中,西部滨海平原田畴连片。标出的十多座城镇中包括大部分县市,但没有嘉义、苗栗、彰化与云林。宜兰虽然被标示,但小得可怜,只及花莲港的十分之一。
作者对宝岛的观光名胜显然很熟悉,日月潭、阿里山、金瓜石、合欢山、三貂角、清水断崖、鹅銮鼻及各处温泉无一遗漏。「台北州厅」在图上最为详细,主要街道、桥樑、港湾都有着墨,连总督府都被画出。最可笑的是,从基隆港往图的右上方(即东北方向)望去,日本列岛、富士山与朝鲜半岛南端居然都出现在水平线上,而隔海峡相望的中国大陆却不见踪影。
这几幅「鸟瞰图」作为日据时期的产物,自有其局限性。吉田初三郎画完这几幅图的时候,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经爆发,在图上「看不见」的中国大陆,正遍地燃烧抵抗侵略的战火。八年之后,吉田笔下的宝岛就回到了中华民国的版图。这应当是他作画之时,无法想象的事。
这些「鸟瞰图」都出自日本近代画家吉田初三郎(1884-1955)之手,他在台湾日据时期的昭和10年(1935)应「台湾日日报」之邀,到宝岛参加「总督府始政」(即日本割占台湾)40周年盛大庆祝活动,其间广泛蒐集宝岛地理资料,两年后绘制这些地图。所谓「鸟瞰图」就是参照「散点透视」原理,假设绘画者站在足以俯瞰整个地区的极高处,画出的立体风景图。其特点是,图上各点之间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只以标出概略位置、相互关系为目的,比较适用于观光、教学及展览。
吉田所绘作品与台湾相关者共四种,均已印成明信片公开发行,即台湾全岛鸟瞰图、新竹市鸟瞰图、新竹公园鸟瞰图与文山郡(即今新北市新店、深坑、石碇、坪林一带)鸟瞰图。他画的台湾全岛,右为北、左为南,画面上群山耸峙,蜿蜒的公路穿行其中,西部滨海平原田畴连片。标出的十多座城镇中包括大部分县市,但没有嘉义、苗栗、彰化与云林。宜兰虽然被标示,但小得可怜,只及花莲港的十分之一。
作者对宝岛的观光名胜显然很熟悉,日月潭、阿里山、金瓜石、合欢山、三貂角、清水断崖、鹅銮鼻及各处温泉无一遗漏。「台北州厅」在图上最为详细,主要街道、桥樑、港湾都有着墨,连总督府都被画出。最可笑的是,从基隆港往图的右上方(即东北方向)望去,日本列岛、富士山与朝鲜半岛南端居然都出现在水平线上,而隔海峡相望的中国大陆却不见踪影。
这几幅「鸟瞰图」作为日据时期的产物,自有其局限性。吉田初三郎画完这几幅图的时候,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经爆发,在图上「看不见」的中国大陆,正遍地燃烧抵抗侵略的战火。八年之后,吉田笔下的宝岛就回到了中华民国的版图。这应当是他作画之时,无法想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