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耳鸣 曾凡钢研发成功量产
耳鸣不是病,但让人失眠、烦噪,沮丧,甚至无法正常工作,也是从阿富汗、伊拉克等地退伍的美国军人头号毛病,因此当尔湾加大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华裔曾凡钢(Fan-Gang Zeng)带领的团队,近日研发出抑制耳鸣的医疗仪器,并应用在商业用途后,引起美国退伍军人协会高度重视,主流媒体并广泛报导。
曾凡钢为该校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及认知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身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系主任,与听觉研究中心主任。
他研发出外型宛若MP3播放器的医疗仪SoundCure ,患者载上后,将听不到原来刺耳的耳鸣声,大大降低耳鸣带来的不适感。
仪器去年申请专利,授权北加州一家创投公司生产,在获得FDA及CE Mark认证后,月前正式量产商业化,在美国及欧洲市场销售。目前坊间功能近似且获FDA核准的医疗仪,只有另一套由澳洲公司生产的,但运作概念不同,且后者售价是前者两倍半。
曾凡钢指出,伊拉克、阿富汗退伍军人最常出现三大症状,依续是耳鸣、耳聋及肢体残障。美国政府去年单为补偿有耳鸣问题的退伍军人,就付出高达20亿元补偿金。科学家初步认为,耳鸣是因血液及免疫系统出问题,但为什么出问题仍是个谜。他是六年前在史丹福大学任教的外科医师Nikolas Blevins介绍下,才开始与植入电子耳蜗的主流音乐家麦可合作,探讨如何改进现有治疗耳鸣的方法。
原来麦可右耳一夕间无故失去听力,之后常出现只有他听得到的尖叫声,备感困扰。虽然人工耳蜗通常只替两耳都失去听力的对象植入,但麦可在经过各种传统及替代性治疗法,也看过无数专科医师及吃了无数抗生素仍无法挽回右耳听力后,决定在右耳安装人工耳蜗。麦可指出,装上人工耳蜗后耳鸣症状有时得以纾解,但仍无法完全抑制。
曾凡钢从麦可的电子耳蜗可能传送的声音着手,尝试各种频率的声音,但都效果不佳。直到半年后有一天尝试低频声音时,麦可高兴大叫说他完全听不到耳鸣声了。
为探讨是否可更广泛应用在更多耳鸣患者上,美国耳鸣协会同意提供经费,让曾凡钢团队进一步研究。该协会指出,全美至少有5000万人有耳鸣问题,其中1200万名患者症状严重到需要就医,当中的200万名患者甚至无法正常生活。
他的研究团队经过100名自愿者长达数年,针对17种不同群体的频率测试,包括使用原来用来治疗耳鸣的「白色噪音」(white noise)后发现,「白色噪音」对抑制耳鸣的效果最差,反是一种近似AM广播频率的声音,得以有效地压过60%自愿者的耳鸣声。提及过去治疗耳鸣是以静态声音为主,现在改成动态声音。
曾凡钢认为,这些具图案的声音可能起到刺激大脑的听觉皮层,一开始会刺激大脑,随后大脑习惯这个声音,压过原来听到的耳鸣声。但因植入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如耳蜗售价3、4万元,手术又是额外3、4万元,因此改造成一种类似MP3播放器的医疗仪。
曾凡钢说,由于耳鸣患者听到的声音及响度不同,该医疗仪须由专家将幅度及频率调到与耳鸣患者最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须由医师配方才能使用。
来自中国大陆的曾凡钢,拥有纽约雪城大学听力学及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在「郝斯耳朵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及大学任教,2000年起在尔湾加大担任教授。
曾凡钢为该校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及认知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身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系主任,与听觉研究中心主任。
他研发出外型宛若MP3播放器的医疗仪SoundCure ,患者载上后,将听不到原来刺耳的耳鸣声,大大降低耳鸣带来的不适感。
仪器去年申请专利,授权北加州一家创投公司生产,在获得FDA及CE Mark认证后,月前正式量产商业化,在美国及欧洲市场销售。目前坊间功能近似且获FDA核准的医疗仪,只有另一套由澳洲公司生产的,但运作概念不同,且后者售价是前者两倍半。
曾凡钢指出,伊拉克、阿富汗退伍军人最常出现三大症状,依续是耳鸣、耳聋及肢体残障。美国政府去年单为补偿有耳鸣问题的退伍军人,就付出高达20亿元补偿金。科学家初步认为,耳鸣是因血液及免疫系统出问题,但为什么出问题仍是个谜。他是六年前在史丹福大学任教的外科医师Nikolas Blevins介绍下,才开始与植入电子耳蜗的主流音乐家麦可合作,探讨如何改进现有治疗耳鸣的方法。
原来麦可右耳一夕间无故失去听力,之后常出现只有他听得到的尖叫声,备感困扰。虽然人工耳蜗通常只替两耳都失去听力的对象植入,但麦可在经过各种传统及替代性治疗法,也看过无数专科医师及吃了无数抗生素仍无法挽回右耳听力后,决定在右耳安装人工耳蜗。麦可指出,装上人工耳蜗后耳鸣症状有时得以纾解,但仍无法完全抑制。
曾凡钢从麦可的电子耳蜗可能传送的声音着手,尝试各种频率的声音,但都效果不佳。直到半年后有一天尝试低频声音时,麦可高兴大叫说他完全听不到耳鸣声了。
为探讨是否可更广泛应用在更多耳鸣患者上,美国耳鸣协会同意提供经费,让曾凡钢团队进一步研究。该协会指出,全美至少有5000万人有耳鸣问题,其中1200万名患者症状严重到需要就医,当中的200万名患者甚至无法正常生活。
他的研究团队经过100名自愿者长达数年,针对17种不同群体的频率测试,包括使用原来用来治疗耳鸣的「白色噪音」(white noise)后发现,「白色噪音」对抑制耳鸣的效果最差,反是一种近似AM广播频率的声音,得以有效地压过60%自愿者的耳鸣声。提及过去治疗耳鸣是以静态声音为主,现在改成动态声音。
曾凡钢认为,这些具图案的声音可能起到刺激大脑的听觉皮层,一开始会刺激大脑,随后大脑习惯这个声音,压过原来听到的耳鸣声。但因植入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如耳蜗售价3、4万元,手术又是额外3、4万元,因此改造成一种类似MP3播放器的医疗仪。
曾凡钢说,由于耳鸣患者听到的声音及响度不同,该医疗仪须由专家将幅度及频率调到与耳鸣患者最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须由医师配方才能使用。
来自中国大陆的曾凡钢,拥有纽约雪城大学听力学及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在「郝斯耳朵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及大学任教,2000年起在尔湾加大担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