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灾遽变看城市应变
12月的第一天,南加遭遇数十年来罕见的强风,一夜之间华人聚居的圣盖博谷风云变色,屋垮车伤,百年大树倾倒,遍地落叶,满目疮痍,交通号志故障,部分城市生活机能几近瘫痪。
次日停电、停课、停业,圣谷城市以往祥和宁静的画面,骤然成了过去。在狂风过后,民众原先寄望各级政府能及时发挥行政效率,在最短时间处理善后,还给往日平静有序的生活,但从风灾过后第五天,仍有地方停电,散落一地的残枝枯叶仍未完全清理,各地交通走走停停仍未改善,整体画面彷彿停留在第三世界的落后脏乱,让人不禁讶异这是美国。
以最常受风灾侵袭的台湾来作比较,通常台湾一旦遭到颱风来犯时,停电停水是常态,但在处理风灾的机制上,电力公司与自来水公司一定不眠不休在最短时间内恢復水电正常供应,如在24小时内未修復,怨声载道固然是难以承受的重,而民意代表咄咄逼人的质询压力,也使水电公司不敢轻忽、敷衍。
从台湾经验来看,如交通干道满街枯枝落叶或垃圾,往往一夜就清理完毕,对交通号志故障更是立即修復,绝不会摆个「Stop」,让驾驶开开停停导致堵车成长龙;即使号志故障未能即时修復,必要时则以警力或义交指挥交通,让车队鱼贯而行,而非完全靠驾驶人一车一车缓步过十字路口,浪费大家的时间。
反观这次南加风灾,停电问题是民众心中的最痛,一天没电,还能忍受,两天依旧没动静,心中怒火难免油然而生,等到第三天恢復供电「只闻楼梯响」,此时愤怒已难形容灾民的感受,也怀疑电力公司的专业能力。
同样的,交通号志故障,光摆个「Stop」,就交差了事,一天犹能忍受,连续数日都未改善,不得不令人质疑行政单位是否能「苦民所苦」。而监督行政单位的议会面对灾民身处无电困境,竟然都置身事外,未发一语,也让选民不解,这些所谓的民意代表在选前处处以选民利益为优先,而选民真正有难时,发声相助,或者是主动带领义工出马指挥交通,都是协助改善灾后的举手之劳,竟未见任何人登高一唿,带头示范。
在声称进入紧急状态的城市,警察也都无视尖峰时刻车阵在十字路口大排长龙,不曾主动站上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只回应「人力不足」,本位心态令人惊讶。如不能变通应急,那发布「紧急状态」又有何意?
此次风灾持续四、五天的停电、交通阻塞,明显地看出地方政府缺乏应变能力。而灾后迄今仍让垃圾堆积路旁,面对这毫无效率的画面,灾民不得不说这些行政团队「尸位素餐」不及格。
次日停电、停课、停业,圣谷城市以往祥和宁静的画面,骤然成了过去。在狂风过后,民众原先寄望各级政府能及时发挥行政效率,在最短时间处理善后,还给往日平静有序的生活,但从风灾过后第五天,仍有地方停电,散落一地的残枝枯叶仍未完全清理,各地交通走走停停仍未改善,整体画面彷彿停留在第三世界的落后脏乱,让人不禁讶异这是美国。
以最常受风灾侵袭的台湾来作比较,通常台湾一旦遭到颱风来犯时,停电停水是常态,但在处理风灾的机制上,电力公司与自来水公司一定不眠不休在最短时间内恢復水电正常供应,如在24小时内未修復,怨声载道固然是难以承受的重,而民意代表咄咄逼人的质询压力,也使水电公司不敢轻忽、敷衍。
从台湾经验来看,如交通干道满街枯枝落叶或垃圾,往往一夜就清理完毕,对交通号志故障更是立即修復,绝不会摆个「Stop」,让驾驶开开停停导致堵车成长龙;即使号志故障未能即时修復,必要时则以警力或义交指挥交通,让车队鱼贯而行,而非完全靠驾驶人一车一车缓步过十字路口,浪费大家的时间。
反观这次南加风灾,停电问题是民众心中的最痛,一天没电,还能忍受,两天依旧没动静,心中怒火难免油然而生,等到第三天恢復供电「只闻楼梯响」,此时愤怒已难形容灾民的感受,也怀疑电力公司的专业能力。
同样的,交通号志故障,光摆个「Stop」,就交差了事,一天犹能忍受,连续数日都未改善,不得不令人质疑行政单位是否能「苦民所苦」。而监督行政单位的议会面对灾民身处无电困境,竟然都置身事外,未发一语,也让选民不解,这些所谓的民意代表在选前处处以选民利益为优先,而选民真正有难时,发声相助,或者是主动带领义工出马指挥交通,都是协助改善灾后的举手之劳,竟未见任何人登高一唿,带头示范。
在声称进入紧急状态的城市,警察也都无视尖峰时刻车阵在十字路口大排长龙,不曾主动站上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只回应「人力不足」,本位心态令人惊讶。如不能变通应急,那发布「紧急状态」又有何意?
此次风灾持续四、五天的停电、交通阻塞,明显地看出地方政府缺乏应变能力。而灾后迄今仍让垃圾堆积路旁,面对这毫无效率的画面,灾民不得不说这些行政团队「尸位素餐」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