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竞赛 最讨厌父母观战
据非营利组织 i9 Sports对全国300位八到14岁校队男女生调查,高达84%想退出或已退出校队。这其中有31﹪希望比赛父母不要观看,认为会干扰他们心情,反而容易紧张或有压力。另有47﹪坦承运动不再有趣,29﹪抱怨队友不好,23﹪说练习分量太重。
问及参加校队原因,56﹪表示有兴趣,其中63﹪不计输赢开心就好。另这300人中,有42﹪说宁可花时间打游戏机,大部分理由是电玩比竞赛有趣,还有一群人不喜欢竞赛气氛、讨厌论输赢,也有少部分抱怨教练不给机会,干脆在家打游戏机。
300位受访学生里,五分之一曾目睹比赛全武行,还有59﹪看过球员以言语挑衅,36 ﹪跟父母发生冲突。比赛时最讨厌的词汇有:「输家(Loser)、四眼田鸡(Four eyes)、矮子(Midget)」等,还有些涉及人身攻击的句子,皆来自对手、其他家长或队友。
种种数据显示,校园鼓吹学业、体育并重的风气受到挑战,孩子们遭到挑战,i9 Sports主席Brian Sanders说:「我们忘记运动是人生的教材,孩子在学如何与队友、教练和家长相处,我们要让他们感受乐趣。」
这种现象也考验华裔,小孩12岁是游泳校队的彭太太说,泳队的孩子都不喜欢父母在旁陪伴或观看,认为这有压力。她说,孩子有时感觉练习很累,也讨厌跟人竞争,数度有放弃念头。不过,泳队内部气氛不错、彼此相处融洽,孩子又捨不得离开,这让一家人伤透脑筋。
在社区教少年篮球的谢姓与庄姓教练表示,由于林书豪以致很多华裔家长一头热。谢教练常问家长:「打球是孩子兴趣?还是父母想法?」以他经验,被逼的孩子最多撑半年。庄教练认为,父母要孩子打校队,多半想打出名堂,而非在玩耍。在教练立场,只能引导孩子学习,无法保证提升球技。
哈冈拉朋地学区教委张金生说,输赢也是教育,让孩子学习运动家风度,父母不宜苛责造成亲子冲突。
婚姻家庭治疗师张欣如说,华人父母要孩子运动得养成习惯,等10岁或12岁再逼只会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勿抱持太高期盼,会造成孩子压力而放弃。
问及参加校队原因,56﹪表示有兴趣,其中63﹪不计输赢开心就好。另这300人中,有42﹪说宁可花时间打游戏机,大部分理由是电玩比竞赛有趣,还有一群人不喜欢竞赛气氛、讨厌论输赢,也有少部分抱怨教练不给机会,干脆在家打游戏机。
300位受访学生里,五分之一曾目睹比赛全武行,还有59﹪看过球员以言语挑衅,36 ﹪跟父母发生冲突。比赛时最讨厌的词汇有:「输家(Loser)、四眼田鸡(Four eyes)、矮子(Midget)」等,还有些涉及人身攻击的句子,皆来自对手、其他家长或队友。
种种数据显示,校园鼓吹学业、体育并重的风气受到挑战,孩子们遭到挑战,i9 Sports主席Brian Sanders说:「我们忘记运动是人生的教材,孩子在学如何与队友、教练和家长相处,我们要让他们感受乐趣。」
这种现象也考验华裔,小孩12岁是游泳校队的彭太太说,泳队的孩子都不喜欢父母在旁陪伴或观看,认为这有压力。她说,孩子有时感觉练习很累,也讨厌跟人竞争,数度有放弃念头。不过,泳队内部气氛不错、彼此相处融洽,孩子又捨不得离开,这让一家人伤透脑筋。
在社区教少年篮球的谢姓与庄姓教练表示,由于林书豪以致很多华裔家长一头热。谢教练常问家长:「打球是孩子兴趣?还是父母想法?」以他经验,被逼的孩子最多撑半年。庄教练认为,父母要孩子打校队,多半想打出名堂,而非在玩耍。在教练立场,只能引导孩子学习,无法保证提升球技。
哈冈拉朋地学区教委张金生说,输赢也是教育,让孩子学习运动家风度,父母不宜苛责造成亲子冲突。
婚姻家庭治疗师张欣如说,华人父母要孩子运动得养成习惯,等10岁或12岁再逼只会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勿抱持太高期盼,会造成孩子压力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