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熊飞忆抗战 满腔国仇家恨
在「没有勋章的抗战英雄」座谈会上,主讲人88岁张熊飞,精神矍铄,说话音调铿锵有力,回忆起当年艰苦卓绝的作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1942年和1945年,中国国军两次赴缅甸作战,张熊飞是当时孙立人将军38师旗下的一名排长。当时缅甸为英国殖民地,中国和英国为盟国,但由于当时缅甸民众反对英国殖民者,导致中国军队在缅甸也被视为英军「同伙」,并不受民众信任。日军却趁机摆出自己是「从英国人手里解救缅甸人」的军队,成了解放者。很多日本人还佯装成和尚,混迹于缅甸的僧侣,实为情报或间谍人员,战场上情形异常复杂。
而直到国军仁安羌大捷,国军以不足一个团兵力,击溃日军,解救被围困英军、美国传教士及记者等7500多人,国军的英勇战绩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尊敬,直到多年后,柴契尔夫人等依然公开对国军壮举表示感谢。
张熊飞回忆起当时,他表示,还是个小孩子,非常瘦小,但曾经亲眼看过自己的姨娘、姑姑甚至姊姊等亲戚被日本人残暴杀害或凌辱,所以看到日本人,脑子里面全是那些画面,带着满腔的国仇家恨,他的力气大的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杀日本人时格外有力气,根本不像个孩子。
1942年和1945年,中国国军两次赴缅甸作战,张熊飞是当时孙立人将军38师旗下的一名排长。当时缅甸为英国殖民地,中国和英国为盟国,但由于当时缅甸民众反对英国殖民者,导致中国军队在缅甸也被视为英军「同伙」,并不受民众信任。日军却趁机摆出自己是「从英国人手里解救缅甸人」的军队,成了解放者。很多日本人还佯装成和尚,混迹于缅甸的僧侣,实为情报或间谍人员,战场上情形异常复杂。
而直到国军仁安羌大捷,国军以不足一个团兵力,击溃日军,解救被围困英军、美国传教士及记者等7500多人,国军的英勇战绩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尊敬,直到多年后,柴契尔夫人等依然公开对国军壮举表示感谢。
张熊飞回忆起当时,他表示,还是个小孩子,非常瘦小,但曾经亲眼看过自己的姨娘、姑姑甚至姊姊等亲戚被日本人残暴杀害或凌辱,所以看到日本人,脑子里面全是那些画面,带着满腔的国仇家恨,他的力气大的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杀日本人时格外有力气,根本不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