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敲门台湾跨入生技业
史丹福大学医学院15日举办「史丹福-台湾生医论坛」(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orum),由史大医学院教授费兹葛洛德 (Dr.Peter J. Fitzgerald)及国科会科技组组长杨启航主持,并邀请曾参加生医研究员计画的学员,报告各自领域中的最新研发成果。
杨启航以「机会来敲门时」(When Opportunity Knocks )为题演讲时指出,有三次机会来敲门,促成台湾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与和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合作。第一次在2005年时,由生技业者张有德带杨启航到史大Bio-X参观,瞭解史丹福的「生化设计计划」(Bio Design Program ),对杨启航「冲击非常大」。杨启航希望能将史丹福结合医师、工程师、管理者的「生医产业」创业模式,带到台湾。
第二次机会是在2007年时,瞭解印度和史丹福签订了长期合作,并投入2千万元;杨启航于是以印度为例,向国内申请,获得准许后,于2007年底签约,正式培育台湾医疗器材产业人才研究员计划。
计画执行单位为国家实验研究院,第一阶段为期七年,自2008年开始,目标为培育由台湾遴选出来的跨领域精英总共40位,以三至五人成一团队,到史大医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创业训练,期望学员返台后,能引导台湾产业界及创投基金,投入医疗器材领域,至今已成功培训出20位学员。
第三次机会在2009年时,台湾对生技产业定下新法规,台湾的生技产业也开始起飞,相关医疗技术发展、健保管理等相关科技,都大幅和国际开始合作。在史丹福接受培训的医疗人员,此时也在各领域发挥所学,带动医疗科技进步。
杨启航不但推动台湾与史丹福的医疗合作,更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二到三场生物科技研讨会,引进湾区所有科技社团,和派来史丹福的学员互动。由于寸计画现在进行到一半,杨启航希望史丹福与台湾的生医合作,能够继续下去。
杨启航以「机会来敲门时」(When Opportunity Knocks )为题演讲时指出,有三次机会来敲门,促成台湾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与和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合作。第一次在2005年时,由生技业者张有德带杨启航到史大Bio-X参观,瞭解史丹福的「生化设计计划」(Bio Design Program ),对杨启航「冲击非常大」。杨启航希望能将史丹福结合医师、工程师、管理者的「生医产业」创业模式,带到台湾。
第二次机会是在2007年时,瞭解印度和史丹福签订了长期合作,并投入2千万元;杨启航于是以印度为例,向国内申请,获得准许后,于2007年底签约,正式培育台湾医疗器材产业人才研究员计划。
计画执行单位为国家实验研究院,第一阶段为期七年,自2008年开始,目标为培育由台湾遴选出来的跨领域精英总共40位,以三至五人成一团队,到史大医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创业训练,期望学员返台后,能引导台湾产业界及创投基金,投入医疗器材领域,至今已成功培训出20位学员。
第三次机会在2009年时,台湾对生技产业定下新法规,台湾的生技产业也开始起飞,相关医疗技术发展、健保管理等相关科技,都大幅和国际开始合作。在史丹福接受培训的医疗人员,此时也在各领域发挥所学,带动医疗科技进步。
杨启航不但推动台湾与史丹福的医疗合作,更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二到三场生物科技研讨会,引进湾区所有科技社团,和派来史丹福的学员互动。由于寸计画现在进行到一半,杨启航希望史丹福与台湾的生医合作,能够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