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月子文化 考验中西联姻首关
跨族裔通婚比同族裔内缔结的婚姻,面临更多语言、文化、习俗等生活方面的考验。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月子文化」,往往成为考验中西结合婚姻的第一关。部分嫁为老美媳妇的华人新妈妈,由此落下心结。但也有不少跨族裔家庭及老美夫妇,对东方月子文化趋向接受。

月前从中上海飞来洛杉矶的华人郑太太,女儿在南加留学期间,与老美丈夫结识,去年生下一个可爱的混血儿子。原本想赶在女儿产期前来美,照顾生产的郑太太,由于签证过程一波三折未能及时成行。听到女儿电话里说,生完孩子第二天开始就恢復洗澡,饮用、吃药都是冰水,孩子出生前后,老美婆婆几次来探望孙子,做饭、清洁、餵孩子等家务活却还由女儿承担。

郑太太问过女儿多次,为什么不在本地聘请华人月嫂。她到了美国,女儿才向她承认,原本确实想请月嫂。但老美丈夫认为遵照医生说明,多补充奶、蛋、蔬菜,产假内避免重度体力活动,暂停运动,多休息,就万事OK,不必以「古怪的食物、药物」进补。

虽然女儿最终迁就丈夫,夫妻关系也一如既往,但说起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郑太太心疼女儿的同时,也对老美女婿缺乏体贴,颇为不满。「中国人不像老美从小吃生冷东西,体质不能和他们比。既然娶了中国老婆,就应该照顾人家的健康习惯,否则落下病根怎么办?」

来自陕西的修太太也说,女儿嫁入老美家,但从来没有任何一次经历比坐月子,更让她感受到文化隔阂的冲击,「有些差异不是感情深就能克服的,有些问题,不到出现的时候,你不会意识到其实是个大问题」。「嘴巴上一口一个honey、darling」的老美女婿,一听要花数千元一个月请月嫂照顾妻子,连连摇头。

修太太十分生气,「一辈子就这么一两次,不能拿身体开玩笑,现在国内谁家媳妇坐月子不是百般小心照顾着?」一咬牙,修太太打算自己掏钱给女儿请月嫂,但女婿又不愿让陌生外人入住家中。修太太无奈之下,只能自己买机票,飞来美国照顾女儿坐月子,劳累不在话下,生活里不少琐事也让她对老美女婿意见多多,「给老婆倒牛奶喝,从来就是冷的,不知道先热一下;下班回家,就把屋里冷气、风扇打开,不管老婆是不是能吹风受冷……」

从南加嫁到佛罗里达州老美家庭的毛女士说,产后老美老公完全不会照顾,生完孩子当天就在医院里喝冰水,第二天开始就吃薯条、冰淇淋,完全没有坐月子。虽然华人朋友羡慕她的体质优良,但自己其实「还是很伤心」,也担心上年纪之后,各种「月子病」会逐渐显现。

但在南加地区,也有为数众多中西合璧之家对月子文化颇能接受,甚至有部分老美夫妻也开始接受坐月子的养生之道。

经纪月嫂的一位华人职介业者透露,目前市场上,聘请月嫂的跨族裔家庭不在少数,现在纯粹老美家庭也开始加入月嫂客户群,从接洽协商到签订合同,程序与华人顾客没有差别。无论是面向华人家庭,还是到跨族裔家庭或老美家庭服务新妈妈坐月子的月嫂,薪资水平也基本无差。

业者表示,会请月嫂的老美夫妇,通常多少知道一些传统东方养生知识,但不一定会说中文,月嫂也不是必须会说英文,双方交流月子营养餐、煲汤的食材、佐料、烹饪过程等问题时,老美基本通过看标籤、在旁观察以及手势比画,基本就能沟通。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