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辨脸技术双面刃 利弊互见
科技大厂如Intel、IBM数年前就预测「脸部辨识」(Facial Recognition)技术,将成为未来科技主流之一。英特尔今年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更推出不但辨识脸型,还可侦测脸部表情、肢体手脚动作,和电脑互动的「知觉计算」(Perceptual Computing)科技。

脸部辨识科技可侦测任何在镜头前出现的人,将摄入的脸部加以纪录、分析、比对,在安全及商业应用上有更多的辨识和鑑定功能;只需用脸就可登入个人电脑、脸书帐号,省下输入密码,增加安全的功能。

但有更多的人士对这项科技提出反对,认为侵犯了隐私;因为无所不在的摄影机,会拍下所有人的面孔。日本东京国立信息研究院和工学院的两位教授越前(Isao Echizen)和吴石(Seiichi Gohshi)制作出一副能通过近红外光防止面部识别的眼镜,的确能有防止辨识的功能。这项科技引起许多媒体报导。

越前和吴石两位教授对这项产品还不太满意,认为这副眼镜需要用锂电池来发出近红外光,看起来不但不好看,实际上也不方便。两位教授目前研究特别材质的眼镜,利用不同波长透视的原理,阻断脸型辨识系统的功能。

脸书(Facebook)2012年10月取消在欧洲推动的脸部辨识系统,因为欧洲反对将脸书的数据库广泛收集脸书用户的脸部。美国联邦公平交易委员(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对脸部辨识科技提出几项建议:

一:研发及利用脸部辨识科技的公司,要保持客户脸型数据的安全及隐密。二:不能永久保持客户的脸部数位资讯。三:不能在有个人隐私顾虑的地方架设辨识系统,如洗手间,更衣室,医疗中心,并应避免拍摄儿童。四:需要有招牌註明辨识系统在运作。五:社群网路如脸书应该要有开关辨识系统的功能。六:如要收集脸部资讯,需要先告知。七:不使用「辨识陌生人」功能,除非被辨识者巳经同意被别人辨识。

产业分析界指出,脸部辨识科技有如一把双面利剑;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护个人隐私;另一方面有可能失去个人隐私。

更多科技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