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国画珍品 首次美国展出
近年来,亚洲协会不断把中国不同时代画家的画作通过展览带给观众,继去年首展过中国20世纪最重要画家之一、吴冠中作品后,今年又推出「艺术的隐士:17世纪中国的绘画、诗歌和政治」(The Artful Recluse: Painting, Poetry, and Politics in 17th-Century China)。
这个特展主要展现明末清初文人学者的向往归隐的思想世界,许多作品都是首次在美国展出,主要从七位私人收藏、六家美国和台湾的公立机构集合而来,其中包括来自檀香山艺术博物馆(Honolulu Museum of Art)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的藏品,展至6月2日。
展览主要展现当时的艺术家因为动荡的外在环境,而在大自然、艺术和私下朋友相聚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慰藉,当时的艺术家也多使用景观和自然世界作为他们象徵手法的载体,同时期并产生了非常多元精采对艺术的各类评论,当时很多画家都喜欢在画作上附上诗歌和铭文,也增强了书法展现的视觉效果,作品年代主要跨越明朝末年(公元1600-1644年)和清朝初年(公元1644-1700年)。
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招颖思(Melissa Chiu)表示,很乐于展示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作品,而归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上千年历史,而该展览展示的是当时文人将归隐当做一种对朝廷内官僚腐败回击,可以从当时背景下个人的角色联想到今天文人对现代议题的反思。
展览包括学者兼画家的董其昌、陈继儒代表作,以及艺术家、和尚髡残等人的作品。此次展览由美国西岸圣塔芭芭拉艺术博物馆(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策画,去年秋季曾在该馆展出,亚洲协会是该馆之外唯一在美展出的地方,该项目也是亚洲协会年度中国活动的一部分。亚洲协会位于曼哈坦公园大道725号,详情可浏览网站asiasociety.org。
这个特展主要展现明末清初文人学者的向往归隐的思想世界,许多作品都是首次在美国展出,主要从七位私人收藏、六家美国和台湾的公立机构集合而来,其中包括来自檀香山艺术博物馆(Honolulu Museum of Art)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的藏品,展至6月2日。
展览主要展现当时的艺术家因为动荡的外在环境,而在大自然、艺术和私下朋友相聚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慰藉,当时的艺术家也多使用景观和自然世界作为他们象徵手法的载体,同时期并产生了非常多元精采对艺术的各类评论,当时很多画家都喜欢在画作上附上诗歌和铭文,也增强了书法展现的视觉效果,作品年代主要跨越明朝末年(公元1600-1644年)和清朝初年(公元1644-1700年)。
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招颖思(Melissa Chiu)表示,很乐于展示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作品,而归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上千年历史,而该展览展示的是当时文人将归隐当做一种对朝廷内官僚腐败回击,可以从当时背景下个人的角色联想到今天文人对现代议题的反思。
展览包括学者兼画家的董其昌、陈继儒代表作,以及艺术家、和尚髡残等人的作品。此次展览由美国西岸圣塔芭芭拉艺术博物馆(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策画,去年秋季曾在该馆展出,亚洲协会是该馆之外唯一在美展出的地方,该项目也是亚洲协会年度中国活动的一部分。亚洲协会位于曼哈坦公园大道725号,详情可浏览网站asiasociet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