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回顾系列 枪击案频传 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2011年南加地区枪击案频传,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再度引起居民对枪支氾滥及枪支暴力犯罪的高度关注。
南加爱迪生电力公司(SCE)欧温岱办公区本月16日发生三死两伤枪击案,成为该公司「125年历史最可怕事件之一」。事发前,供职该公司的兇手Andre Turner所在部门曾召开预算会议,涉及裁员问题,被选为枪杀目标的员工也是公司资深管理人员,外界揣测兇嫌疑遭裁员,杀人洩愤。
此案发生前四天,有众多华人居住、平时治安状况良好的亚凯迪亚市也发生一家四口遭绑架勒索案,西裔兇徒抢走男主人身上近2000元现金后仍嫌钱少,对其连开三枪毙命。
本月10日,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因失恋而「不想活了」 的西裔男子向人群疯狂扫射,导致一名经过此地的无辜驾车者受伤不治,枪手也被警方击毙。
10月发生在橙县海豹滩美容院的枪击案更震惊全美,白人枪手Scott Dekraai与前妻Michelle Fournier离婚后,为争夺八岁儿子的监护权,闯入前妻工作的美容院滥射,最终造成八死一伤。
华人社区今年与枪支相关的案件也有多起。数日前发生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枪击案,枪手是怀疑自己长年遭中共追杀的六旬华裔张宝良,从去年开始在领馆外抗议,事发前与保安起争执,一气之下便滥射一通,虽未造成伤亡,却令周边居民和出入领馆办事的民众心惊胆战。
4月復活节当天,华人居民众多的蒙特利公园市发生因车祸引起的枪击案,菲律宾裔枪手击伤华裔司机,在警察对射过程中被击毙,吓煞市民。案发后兇手的邻居反映,兇嫌平日就作风凶悍、易与人起争执。
2月春节甫过,洛杉矶市海岸职业学校,22岁越华裔学生Law Thien Huynh向44 岁西裔教练Robert连开数枪,将其射杀。
公民拥枪权是从独立战争留下来的传统之一,联邦最高法院分别于2008年、2010年裁定哥伦比亚特区和芝加哥禁枪令违宪,被外界视为肯定公民拥枪权的「历史判决」。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到2010年底,联邦统计,全美约9000万人持有枪支,总共超过2亿支。
今年感恩节,枪械更成为与电子产品、服装并列的热门商品,仅黑色星期五单日,FBI接受的购枪背景审查人数飙升至12万9166人,远超2008年同期的9万7848人,激增32%,创下单日历史新高,且由于每人可购买多支枪械,因而实际售出枪支数量很可能远高于这一数字。
但全美各地枪击案频发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的枪杀事件超过1万3000起,枪支氾滥及由此衍生的枪支暴力对公共安全已构成严重危害。
经济不景气滋生大量持枪偷抢犯罪,枪杀案中不乏宵小「狗急跳墙」、帮派械斗。但不少震惊公众的枪击案兇嫌,却并无犯罪纪录或帮派背景——爱迪生枪击案兇嫌Turner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橙县杀人狂魔Dekraai腿部受伤前曾是一名成功的船员,一度升任船长,枪杀教练的越华生Law Thien Huynh只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学校学员,中领馆枪击案主角张宝良亦非累犯。许多看来身家清白的兇嫌,往往性格易走极端,甚至有潜在的心理障碍及精神「隐疾」,当受到失业、失恋、争执、婚姻破裂等外部刺激后,容易产生暴怒、绝望、仇恨等情绪而无法及时自我调控,冲动之下最终酿成「同归于尽」的人伦惨剧。追究深层原因,枪械经销商对购枪者进行的背景调查过于简单,只要购枪者没有犯罪记录,即可一手交钱,一手拿枪。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社会要完全禁枪必然是「不可能任务」,但如何更有效监控枪械销售与售后流向,打击枪械的「次级市场」与黑市交易,对拥枪者进行更全面彻底的调查,让无枪人群免于恐惧,都是减少枪支暴力所应考虑的问题。否则,如果每个社会成员只能通过拥枪来提升自身安全,那与国际社会中因「安全困境」而引发的军备竞赛,又有何实质差别?
南加爱迪生电力公司(SCE)欧温岱办公区本月16日发生三死两伤枪击案,成为该公司「125年历史最可怕事件之一」。事发前,供职该公司的兇手Andre Turner所在部门曾召开预算会议,涉及裁员问题,被选为枪杀目标的员工也是公司资深管理人员,外界揣测兇嫌疑遭裁员,杀人洩愤。
此案发生前四天,有众多华人居住、平时治安状况良好的亚凯迪亚市也发生一家四口遭绑架勒索案,西裔兇徒抢走男主人身上近2000元现金后仍嫌钱少,对其连开三枪毙命。
本月10日,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因失恋而「不想活了」 的西裔男子向人群疯狂扫射,导致一名经过此地的无辜驾车者受伤不治,枪手也被警方击毙。
10月发生在橙县海豹滩美容院的枪击案更震惊全美,白人枪手Scott Dekraai与前妻Michelle Fournier离婚后,为争夺八岁儿子的监护权,闯入前妻工作的美容院滥射,最终造成八死一伤。
华人社区今年与枪支相关的案件也有多起。数日前发生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枪击案,枪手是怀疑自己长年遭中共追杀的六旬华裔张宝良,从去年开始在领馆外抗议,事发前与保安起争执,一气之下便滥射一通,虽未造成伤亡,却令周边居民和出入领馆办事的民众心惊胆战。
4月復活节当天,华人居民众多的蒙特利公园市发生因车祸引起的枪击案,菲律宾裔枪手击伤华裔司机,在警察对射过程中被击毙,吓煞市民。案发后兇手的邻居反映,兇嫌平日就作风凶悍、易与人起争执。
2月春节甫过,洛杉矶市海岸职业学校,22岁越华裔学生Law Thien Huynh向44 岁西裔教练Robert连开数枪,将其射杀。
公民拥枪权是从独立战争留下来的传统之一,联邦最高法院分别于2008年、2010年裁定哥伦比亚特区和芝加哥禁枪令违宪,被外界视为肯定公民拥枪权的「历史判决」。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到2010年底,联邦统计,全美约9000万人持有枪支,总共超过2亿支。
今年感恩节,枪械更成为与电子产品、服装并列的热门商品,仅黑色星期五单日,FBI接受的购枪背景审查人数飙升至12万9166人,远超2008年同期的9万7848人,激增32%,创下单日历史新高,且由于每人可购买多支枪械,因而实际售出枪支数量很可能远高于这一数字。
但全美各地枪击案频发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的枪杀事件超过1万3000起,枪支氾滥及由此衍生的枪支暴力对公共安全已构成严重危害。
经济不景气滋生大量持枪偷抢犯罪,枪杀案中不乏宵小「狗急跳墙」、帮派械斗。但不少震惊公众的枪击案兇嫌,却并无犯罪纪录或帮派背景——爱迪生枪击案兇嫌Turner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橙县杀人狂魔Dekraai腿部受伤前曾是一名成功的船员,一度升任船长,枪杀教练的越华生Law Thien Huynh只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学校学员,中领馆枪击案主角张宝良亦非累犯。许多看来身家清白的兇嫌,往往性格易走极端,甚至有潜在的心理障碍及精神「隐疾」,当受到失业、失恋、争执、婚姻破裂等外部刺激后,容易产生暴怒、绝望、仇恨等情绪而无法及时自我调控,冲动之下最终酿成「同归于尽」的人伦惨剧。追究深层原因,枪械经销商对购枪者进行的背景调查过于简单,只要购枪者没有犯罪记录,即可一手交钱,一手拿枪。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社会要完全禁枪必然是「不可能任务」,但如何更有效监控枪械销售与售后流向,打击枪械的「次级市场」与黑市交易,对拥枪者进行更全面彻底的调查,让无枪人群免于恐惧,都是减少枪支暴力所应考虑的问题。否则,如果每个社会成员只能通过拥枪来提升自身安全,那与国际社会中因「安全困境」而引发的军备竞赛,又有何实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