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唤醒巨人之后
这个月初,美日大规模纪念珍珠港事件70周年,事件的教训,至今仍值得警惕。

首先,1929年由美国生产过剩、华尔街股市投机引发的经济大萧条,是事件的远因。

大萧条前的30年,日本走向和英法美相同的殖民帝国主义道路。然而1920年代,它改变对抗路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西方和平共存,签署裁减军备、尊重中国主权完整和通过外交解决争端的华盛顿公约。

在国内,日本政党和工会勃兴,选举权扩大,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氛围看似已淡化。

但大萧条引起全球连锁效应和恐慌,日本也不例外。美国更率先採保护主义手段,加剧靠外贸发展的日本的危机,加上原先温和政体缺乏有力领导人,日本只有走回侵略的大陆政策。

大萧条的教训,让人担心2008年开始的金融海啸,它虽时空不同,规模也不及80年前严重,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其衍生经济失调、保护主义、贫富不均问题,也可能是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

70年前日本珍珠港冒进的另一启示是,战术胜利可能招致战略失败,军事战略凌驾国家战略,更可能万劫不復。至今许多日本人认为,战败后经济虽重生,但长期在美日安保条约制肘下,主权、外交、军事不能自主。

珍珠港事件前,许多日本激进军人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认为,美国陆军当时只有几个师,战机性能没有日本佳,航母没有日本多,美属菲律宾防卫空虚。他们天真的以为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可逼美国上谈判桌,不再干预中国和东南亚的扩张行动。实际上,这场未宣战的偷袭,反而激起美国民意大反弹,给等待机会修理日本的美国决策者和军工产业投入战争的机会。

根本反对向美国开战、却造化弄人制定偷袭珍珠港计画的山本五十六就曾说,日本与美国开战,仅占领关岛和菲律宾是不够的,甚至占领夏威夷和旧金山也不行。要确保胜利,日本除非打到华盛顿,在白宫胁迫对方签订停战协议。山本怀疑那些轻言战争的政客和军人对要付出的代价和牺牲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在哈佛大学研习过、做过驻美武官的山本很了解,当时美国已是世界首富,有地缘优势、工业及科技动员潜力,攻击它,无异是唤醒沉睡的巨人。果然偷袭珍珠港半年后,中途岛战役,日本就惨败开始走下坡。

美国展现的军工生产能力更远超日本。仅以航母来看,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百余艘,日本建造才不足20。战争对美国来说,是装备越打越多,日本则相反。

今天这个巨人早已醒了,虽满身是病,但挑战它,山本五十六的话还适用吗?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